圣人的名言

46.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47.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48.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
49.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周易·系辞上》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周易》 《周易》
5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5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苟:如果。循:遵守。这两句大意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商鞅是战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秦孝公实行“更法”(变法)。其主要理论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因而社会制度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革。他认为古代帝王都不因袭前规,现代的国君也不可拘守旧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够强国利民。~几句体现了商鞅不因循守旧的革新思想。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
52.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战国·商鞅《商君书·开塞》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开塞》
53.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韩非子·五蠹》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修:遵循。法:效法。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五蠹》
5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55.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5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孙权
57.从外貌看来,人最宝贵,狗最低贱,但圣人一致认为:重义的狗胜于不义的人。波斯诗人 萨迪
58.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这两句比喻说明要善于任用能够发现和举荐人才的人。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59.圣人教人,或因病人病处说,或因个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明代学者 吕经野
60.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礼论》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