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名言

4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诗经·君子于役》。埘(shí时):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这几句大意是:鸡已经在窝里栖息了,太阳已经下落了,羊牛已经走下山坡归栏了。诗句描绘了日暮禽畜归栏返巢的情景,表现了禽畜日而出,暮而归的生括规律。这首诗是思妇怀夫之作,从禽畜日暮而归息,触发了思妇对久役在外的丈夫无归家之期、无休息之时的殷殷思念。可用来写多村日暮之景,也可用以引发盼望亲友归乡或自己思家的心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
4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鸟:喻传递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鸡舌香,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这两句大意是:不见青鸟传送远在天涯的亲人的音信,惟见春雨中丁香空结的花蕾,令人愁怅。这首诗写思妇的伤春恨别之情。~两句一写鱼沉雁杳,远人不归;一写雨打丁香,空自悲愁。那雨中时丁香结无疑就是思妇心中的幽怨“结”,“雨中愁”不过是思妇心中愁的外现而已。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摊破浣溪沙》
4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送柴侍御》
49.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这两句大意是:(少妇春日登楼观赏景色,)看到陌头杨柳青青,翠色一片,忽然间心有所动,一个过去不曾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变得强烈的念头袭上心来——当初真不该让丈夫外出去寻求功名。诗的全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为什么少妇从“不知愁”而“凝妆”赏春,忽然间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呢?这一心理变化是由“杨柳色”的诱发而产生的。“杨柳色”使她想起折柳赠别经年未归的丈夫,使她由蒲柳易衰联想到青春难驻的自己,顿时若有所失,悔恨不已,一股莫名的懊恼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作者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却深刻地表现了生活,写法之妙,值得玩味。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闺怨》
5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当:何时能够。西窗:指妻子居室之窗,却:倒过头来。巴山:泛称四川境内的山,此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梓州。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坐西窗之下共剪烛花,来追叙此时巴山夜雨里我思念你的心情。这是作者在梓州期间写给妻子的抒情短章。全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前两句写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对妻子的探长思念,后两句写遥想他日重逢,于欢乐之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共剪’、“却话”是由今时的苦况所激发的对来日欢乐的憧憬,而盼望中的“西窗夜话”是把今时的苦况作为谈资,更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今宵——他日——今宵;巴山——西窗——巴山,两句在时空上往复对照,从现实中的巴山夜雨,设想出未来的西窗夜话,又在设想的西窗夜话中,嵌入当前巴山夜雨的现实,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小诗写得曲折委婉,跌宕有致,特别是~的独创性构思,对后来作者很有启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夜雨寄北》
51.早是有家归未得,牡鹃休向耳边啼。

无名氏《杂诗》。杜鹃:义名子规鸟,其鸣声容易引起思乡欲归之情,故又名“催归”。这两句大意是:我早就有了归乡之情,只是有家而归不得,请杜鹃鸟不要再在耳边啼叫,声声催归了。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由于某种原因而有家归不得,心情十分烦恼。他听到杜鹃声声,似欲催他早日归去,写了这首诗抒发乡思与羁愁。

《杂诗》 《杂诗》
52.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唐·张旭《春草》。海:瀚海,浩瀚沙漠。云间:鸿雁高飞云间,鸿雁可以传书,故以云间借代书信。这两句大意是:情知道远隔瀚海,三年九别,为什么不寄情于鸿雁,从云间传一纸书信来?《春草》全诗是:“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写春天到来,思妇看见青草而想起边人,埋怨他情知久别、远别,为什么不寄一纸书信来,于怨恨之中见深情。

唐代诗人,书法家 张旭 《春草》
53.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唐·于鹄《江南曲》。掷金钱:民间一种用钱币进行占卜的迷信活动,大抵在祷祝之后,以抛掷金钱的向背排列次序推断吉凶。这两句大意是:在人多的地方不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暗地里却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能回来。全诗是:“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两句是写一位少妇一心惦记着她久出不归的“远人”,但又怕泄露心底的秘密被同伴们取笑。她表面上和女伴们一样向“江神”祈祷,暗中却背着人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一个“暗掷”的举动,把这位聪明狡黠、含情不露的少妇的心态神情,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这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于鹄 《江南曲》
54.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唐·雍陶《送蜀客》。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怪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因为我自身就是个思乡忆归的人。作者是成都人,宦游他乡。今逢一位同乡回川,勾起他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花得雨新”,极写家乡春色之美,令人怀念。接着说明自己送客送得老远的理由,平平实实,甚至有点笨拙,而这艺术上的笨拙是和感情上的厚重融合在一起的。宋人提倡写诗“宁拙毋巧,宁朴无华”,就是要诗有真情实感,不要单在形式上下工夫。这种诗论,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

唐代诗人 雍陶 《送蜀客》
5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唐·温庭筠《望江南》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唐代诗人 温庭筠 《望江南》
56.孤竹庙前啼暮雨,汩罗祠畔吊残晖。

唐·韦庄《鹧鸪》。孤竹庙:商末周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投周,因反对武王伐商,逃于首阳山不食周栗而死,后人为之立庙,称孤竹庙。汨(mì密)罗祠: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因楚国政治腐败,郢都被秦兵攻破,理想破灭,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之立祠。这两句大意是:暮雨里不时听到鹧鸪在孤竹庙前啼叫,残阳中也常见鹧鸪在汨罗祠边凭吊。鹧鸪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鸟,总负载着幽恨哀思和无边客愁,因此咏鹧鸪的诗词常与怅恨悲愁有关。韦庄晚年漂泊西南,他的诗作多写“流寓漂泛,寓目缘情”,本诗就是借写鹧鸪,以抒发飘泊客地、思乡怀归之愁。

唐代词人 韦庄 《鹧鸪》
57.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杜陵:在长安东南,秦时为杜县,设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此指长安。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这两句大意是:客中寒食,把酒看花想念长安诸弟,遥想故园此时,该是草色满野,一片青葱了。这首诗全文是:“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作听。~。”第三句写客中想弟,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第四句却一笔宕开,寄想象于长安的寒食景色,以景结情,收束全诗。这样写藏探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既流露了对故园的归思,又表达出对诸弟的怀念,情深意远,含蓄有味。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
5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句大意是:独身一人在异域他乡做客,每逢佳节时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王维传诵极广的一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一句写作客,第二句写思亲。“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已显示出地疏人生,举目无亲的苦况,又冠一个“独”字,更增添孑然独处的孤单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则知平日无时不思亲,而遇到佳节思亲之情就倍加浓烈。两句诗准确地写出了客居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生活体验人人皆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如此朴素的语言加以概括,因此王维的这句诗一出,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亲之情的格言、警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经世相传,影响极广,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在节日思亲时常常被引用。

唐代诗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两句大意是:十五的夜月如此明亮,人们都在仰头观赏,只不知那因月而勾起的满怀秋思,会落在哪一家人的心上!作者并不在诗中点明是己思或他人之思,把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情别绪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两句可用以抒发自己对亲情朋友的思念,也可用以表现对普天下离人的悲悯情怀。

唐代诗人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0.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二。杂体:没有一定规则格律的诗体,实际属于古体诗。故:旧日,从前。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明月之夜)我怀念起旧友、旧情以及和旧友参加酒宴的情景,但我只能这样地了望相思,却不能和故友见面。这是作者写的客中思友诗:“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诗人在秋风明月之中凭栏眺望的形象宛然在目,连他的内心活动也生动地刻画出来。~采用叠字和排比的句式,造成音节上的回环顿挫,更加深了诗的深沉感情,李白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写法当受此诗的影响。

唐代诗人 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