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名言
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济:成事。这几句大意是:办得快就会成事,办得慢就来不及,这是圣贤们所以都珍惜机会的原因啊。机会是千载难逢,又是一瞬而过的,所以遇上了就要迅速抓住、利用,行动稍慢一点,机会错过了,事情也就办不成,所以明智的人都珍惜机会。这几句可用于劝告人们抓紧时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汉·刘向上天赐与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行动,反而会遭受灾祸。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诗经·卷阿》。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合称“凤凰”;也可简称为“风”,是一种高贵、祥瑞的鸟。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朝(cháo潮)阳:指山坡向阳的一面。这几句大意是:凤凰在鸣叫,在那高高的山冈上;它们栖息的梧桐树生长起来了,在那向阳的山坡上。凤凰鸣声不凡,居处不凡,高洁的梧桐伴随着它们,灿烂的阳光照射着它们;那发自高冈的鸣声,那么嘹亮,那么悦耳,传得又那么遥远。短短几句把鸟王的高贵、吉祥以及它们的神韵风采都勾画出来了,后人常以“凤鸣朝阳”比喻有才能的人遇上了好时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卷阿》《国语·越语》。怠:疏忽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得逢时机不可疏忽懈怠,因为时机失掉后就永不再来。这本是范蠡劝谏越王勾践的话,后来用作劝戒人们珍惜光明,抓紧造就的名句。好像一个和蔼的长者,语重心长,直言相劝,词风娓娓,虽是警示却含而不露,使人容易接受。此名句的千古流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它本身异有的格言式的理性与权威的力量分不开。战国末年,李斯就根据这句名言,不失时机地“西说秦王”,辅佐秦王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史记·李斯列传》载:“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鹫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将西说秦王矣”。李斯后来终成秦王朝的开国大臣。可以此规劝人们抓紧时机,奋发有为。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越语》《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