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严恽《落花》。这两句大意是:终日问花:你究竟是为谁怒放,又是为谁凋落,而花却始终不语。《落花》为咏春之作,原诗为:“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春花当作有感情的生物,不仅和春花交谈,还询问它是为准开放,又为何凋零。言词幽默试谐,饱含对春光、春花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尽日”二字,使人感到作者端着酒杯,终日徘徊于春花之前,时而喃喃自语,时而举杯长吟,如醉如痴,令人感叹。可用以描写对春光的喜爱,抒发惜花之情,拟人手法也可以借鉴。
唐代诗人 严恽 《落花》唐·杜牧《金谷园》。堕楼人:指西晋富豪石崇的歌妓绿珠,因孙秀通婚,跳楼而死。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东风送来啼鸟的哀鸣,那飘落的春花就像当年的堕楼人。金谷园的故址在今洛阳车站跗近,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盛极一时,唐时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诗人在红日西斜时来到这荒芜的名园,自然沉溺于思古幽情之中,因而东风仿佛带有凉意,鸟鸣显得凄凉悲切,一切都蒙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尤其是那一片片飘然下坠的落花,使人想起此处曾发生过绿珠堕楼的悲剧,更引起诗人无限的遗想。一个“似’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揭示了绿珠与落花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方面的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此二句可借以抒发惜春怀古之情。
唐代诗人 杜牧 《金谷园》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两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风光美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时节,又能和您在异多相逢。李龟年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时曾和他有过交往。当时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诗人也意气风发。时隔四十多年,当诗人和他重逢时,两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异乡流落。所以这两句既抒发了阔别之情,又寄寓着风景依旧、人事沧桑之感。“落花时节”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间,而且隐喻诗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又”字,把四十年前的离别与四十年后的重逢联系起来,含蕴着经过剧烈的社会动荡后,两个有着不寻常经历的故人异乡重逢时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现在引用这两句,可以抛开原诗中的伤感意味,只表现旧友重逢的欣喜欢愉。此外,句中以乐景村哀情和语意双关的手法,也值得学习、借鉴。
唐代诗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宋·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两句大意是:春笋已渐渐长成堂下的绿竹,落红坠地,已成为紫燕筑巢的燕泥。句写春意阑珊。在原词中,绿竹、燕泥是作为触动作者离情归思的景物出现的,可用于表现晚春景色。
北宋词人 周邦彦 《浣溪沙》宋·杨万里《小溪至新田》。这两句大意是:落花满路,没人怜惜,被人踏成花泥,花香透过嘟背。杨万里的这两句诗,又为抒写惜花之情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诗句来看,此时落红满路,春已归去。赶路的人并不注意这郊野间的落花,他们来去匆匆,把遍地残红踏成了花泥。美丽的花朵已经无影无踪,可是它们还把芳香留给了人间。正如陆游所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这香气透过脚背,沁入心脾,使人们心旷神恰。这两句本是写景之笔,抒情主人公并未直接出现,但是透过这客观的写景笔墨,我们仍然可以体味到作者的一片深情;惜其“满路无人惜”,爱其踏作泥犹香,不正是这两句诗的意蕴所在吗?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小溪至新田》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这两句大意是:满目河山辽阔苍茫,徒然引起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风吹雨打落英缤纷,更使人们增加对春归的感伤。这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前一句写远景,境界开阔,情调悲凉。那苍苍茫茫的河山吸引着离人的视线,使他情不自禁地忆念远方的亲友,但是山远水长,相见无期,忆念也是徒然。一个“空”字,在转折中表现了离人的无限惆怅。后一句写近景,境界凄迷,格调缠绵。风风雨雨吹落了枝头的残花,催送着春天归去。这衰败的春景,使离人更感忧伤。这两句词以不同的境界表现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转折,“更”字示进层,在这一退一进之中,大大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
北宋词人 晏殊 《浣溪沙》宋·王安石《北山》。这两句大意是:仔细地计数落花因而坐得久了,慢慢地寻找芳草落得回家迟了。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令南京)时的作品,~两句反映了自已平静的心境和闲适的生活,用词颇为精当。暮春时节,落花飘零,作者仔细地计数着地上落了多少花瓣,久久未曾离去。此时,他既无惜春之情,又无伤时之慨,平平静静地“细数落花”,只是为了消磨时间。终于,他站起身来准备回家了,一路上依旧是悠闲自得,缓步而行,观察着地上芳草的踪迹,反正无所事事,只要把时间打发过去就行。句中的“细数”、“缓寻”、“坐久”、“归迟”等词,颇为传神表现了这位安度晚年的老人的风神。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北山》宋·邵雍《懒起吟》,一题《安乐窝》。这两句大意是;醒来了但睡意还未全消,想起床又懒得起床,偎着被子侧卧着,有意无意地看见帘外的落花在空中乱飞。《懒起吟》的全诗是:“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全诗处处扣住“懒起”的题旨,而“懒起”正是由于心无所求,安闲自适的缘故。~两句把作者那种在朦胧半醒状态中,拥被侧卧,漫不经意地看帘外落花的安恬闲逸、陶然忘机的心境极微妙地表现出来了。读着这样的诗句,作者的形态、神态、意态、心态宛然可见。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邵雍 《懒起吟》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丰乐亭:在滁州(今安徽省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各紫薇泉上,为欧阳修所建。交加:此指树木枝叶交叉重叠,形成绿荫。这两句大意是: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重叠交错,山鸟在万绿丛中愉快地啼叫;和煦的春风在丽日下吹拂,片片飞红从枝头纷纷坠落。绿树掩映,山鸟啁啾,晴风荡漾,杂花乱飞,用以写暮春景色,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宋·寇准《句》。杜鹃啼血:杜鹃啼声凄惨,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相传鸣至出血方止。梅黄雨:夏初梅子黄熟时下的连绵阴雨,叫“梅雨”、“黄梅雨”。这两句大意是:初夏时节杜鹃悲啼,鲜血染红了遍地落花;梅子黄熟时分,阴雨如烟似雾,下个不停。暮春时节正是杜鹃啼鸣之时,也是落花之时,把遍地落花说成是杜鹃啼血化成,联想丰富,也符合节令特征。以雾状雨,正写出梅雨的特点,十分恰切。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 《句》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这两句大意是:千点万点的落花,落在那离人的一叶扁舟上;那一叶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载到江南去了。这两句是由宋代郑文宝《柳枝词》中“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两句演化而来。花落扁舟,则似春色载于扁舟。扁舟一去,则似春色也随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当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诗句是写送别,作者以“春”的过江寄托了人的别愁。托物抒怀,以景言情,情融于景,是这两句诗的重要特色。这种抒情方法应该学习,也可化用来抒写春日送别之情。
明代女诗人 陆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