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名言

1.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乐论》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产玉之地。“玉碎”、“风凰叫”:形容弹毒的箜篌乐声。芙蓉:荷花。这两句大意是:(箜篌的)乐声清脆而铿锵,就像昆仓美玉碎裂的声响;乐声又是那么舒缓而悠扬,就像风凰在对舞鸣唱;乐声是如此的惨淡而凄凉,就像芙蓉在秋露下哭泣;乐声又是如此明丽而欢畅,就像春兰在春风中含笑开放。~两句,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声乐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刻意渲染声乐的优美动听。作者用充满神话色彩的昆山玉碎、凤凰和鸣的声音,又用芙蓉泣露、香兰绽笑的拟人手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箜篌音乐的时而众弦齐奏,时而一弦独鸣,时而悲咽抑郁,时而欢快酣畅。真是变化多端,奇妙无比,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有形神兼得之妙,并散发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可以说这是写音乐的诗,也是诗的音乐,是用诗的语言描绘出的音乐的图画。这种别出心裁的描摹音乐的手法,很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唐朝诗人 李贺 《李凭箜篌引》
3.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

战国·尸佼《尸子》卷下。钟:古代乐器,青铜制成,挂在架上,用槌敲击,发出乐声。武:威武。意:指思想感情。这几句大意是:钟鼓的声响,发怒时敲击就显得威武,忧郁时敲击就显得悲伤,喜悦时敲击就显得欢乐。奏乐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奏出来的乐声也不同。西汉·戴圣《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又说:“惟乐不可以为伪”;到唐代,韩愈更给音乐下定义说:“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可见乐为心声。愤怒时奏乐则威武激越,忧愁时奏乐则低回悲伤,高兴时奏乐则喜气洋溢,所以说“其意变,其声亦变”。强调演奏者情绪对声乐的影响时可以引用。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尸佼 《尸子》
4.四清工作队里有一个才华横溢的队员常天红,是省艺术学院声乐系的学生,他教会了我哥西洋的美声唱法。在那年冬天的许多日子里,这两个青年,用比毛驴叫唤还要悠长的声音,演唱革命歌曲,成为每次社员大会前的保留节目。那个小常,经常在我家院子里出没。他生着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小脸雪白,大眼明亮,嘴巴宽阔,胡茬子靛青,喉结突出,身材高大,与屯里的青年大不相同。我听到许多心怀嫉妒的年轻小伙子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大叫驴”,我哥跟着他学唱,得了一个外号叫“二叫驴”。这两头“叫驴”性情相投,亲如兄弟,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生死疲劳》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