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汉纪·平帝纪》
有豺狼正在道路前方,为何折返去逮捉狐狸呢?比喻有巨盗枭首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比喻坏人集团权势熏天,监管部门不敢捋其锋芒,只敢对无背景的小股势力下手。
〖成语故事〗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1年),外戚梁冀总揽朝廷兵权,一个妹妹是当朝太后,另一个妹妹还是顺帝皇后,内宠正盛,梁氏一家又姻亲满朝,盘根错节,把东汉朝局弄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皇帝为了装装样子,诏遣八位使臣行巡天下,罚惩奸佞,奖掖清忠。这八位时称“八俊”的使臣大多是天下闻名的宿儒,只有张纲年纪最轻,官位最低。其余七人受命上路,张纲衔命出洛阳,叹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将车轮埋于都亭,起草弹劾梁冀的奏章,弹劾梁冀“肆无忌惮、贪污受贿、多树诌谀、陷害忠良”等十五项大罪。书奏,“京师震竦”,百官惴惴。东汉顺帝知道张纲的忠直,但毕竟梁冀是血脉皇亲,加上梁冀亲党互相庇护隐瞒,最后一切都不了了之。
更多 荀悦经典语句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身:自己。本句大意是:爱护人民就如爱护自身一样。人之爱心,都比不上爱自身,如能爱民如爱自身,那就可见爱民之深厚,可用于要求统治者要深切地爱民。
《申鉴·杂言上》汉·荀悦《申鉴·政体》。劝:奖励。纵:放纵。这两句大意是:应该受到奖赏,却不给予奖励,这叫禁止好人做好事;应该受到刑罚,却不给予惩处,那叫放纵坏人行邪恶。此二句说明奖善惩恶的道理。奖善,能够伸张正义,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走正道,为国为民多效力;惩恶,可以铲除邪恶,使坏人歹徒慑于刑罚,不敢为非作歹,走邪道,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治理。刘向《说苑·政理》说“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也是这个意思。
《申鉴·政体》汉·荀悦《申鉴·杂言上》。钳钉口:钳制人口不让说话。有闻:听到下面的意见。这两句大意是:在下者言论不受钳制,在上者不塞耳不闻,这样就能倾听到下面的真实情况了。~可谓治国谋政的经验之谈。
《申鉴·杂言上》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宏:大。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这几句大意是:听不到高明博大的理论,则不会有宏大的志向;听不到深切中肯的意见,则心思立场就不坚定。没有理论作指导,则行动必然糊涂、盲目;没有推心置腹的规劝,则思想容易混乱,立场容易动摇。因此应博采“大论”与“至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对自己的工作定会大有裨益。
《申鉴·杂言下》汉·荀悦《申鉴·俗嫌》。浮术:虚浮的策略。华:浮华,不合实际。这几句大意是不能接受虚假的言辞,不能听从轻浮的策略,不能求取浮夸的名声,不能去干诡诈的事情。作者以简洁明确的语言,把四个否定副词和动词联台使用,组成整齐的排比句式,说明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应采取什么立场,不能作什么事情,态度坚定.毫不含糊。
《申鉴·俗嫌》更多 关于执法的经典语句
见宋·欧阳修《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这两句大意是:政令必须讲信用,法律必须要执行。政令若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了不算,何以取信于民?法律若想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执法从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这两句说明执法要严格,政令要取信于民。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宋·苏轼《宋子仪大理寺丞》。信(shen伸):通“伸”,伸冤昭雪。憾:遗恨。这两句大意是:让含冤受屈的人得到昭雪,让死去的人没有遗恨。此二句是说:断案必须明察重据,量刑必须轻重适度。执法者必须依法断案,不以亲贵而卖法,不以私仇而加刑,尤其在判处死刑时,更应慎之又慎,做到确凿无误,这样才能使死者感到罪有应得,死而无憾。如果发生了冤假错案,出现了冤狱,一定要重新审理,使含冤受屈的人得以平反昭雪。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宋子仪大理寺丞》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人死不能复生,因此执法量刑时,尤其对判死刑的,应尽量宽大简约。吴兢说:“赏罚不可轻行”(《贞观政要·择官》).关系到生死的重刑,更是不可轻行。因此用法必须审慎,执法必须宽简,明察重据,以免出现差错。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裴松之注引孔衍《汉魏春秋》。遗:遗弃。戮(lu路):刑罚。违:避免。这两句大意是:该奖赏的连自己的仇人也不能漏掉,应判刑的就是自已的亲戚也不能避免。《左传·昭公五年》有“为政眷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之说,提出“为政者”不应如何,此二句则提出“为政者”应该如何。“应“与“不应”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同一命题,即为政者当秉公刑赏,不得以个人恩怨为转移。果能如此,人们自然会心悦诚服。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原:推求,追究。阿:屈从,迎合。这两句大意是:必须追究实情来确定罪过大小,不迎合别人的意图侮弄法律。此二句说得十分深刻。前句说定罪必须注重证据,注重调查研究.不能想当然或只听片面之辞;后句说必须保证法律的独立性,不怕行政干预,不迎合别人意图,敢于抵制上司的无理要求,这样才能作到依法办案,维护法律的尊严。可以此二句说明执法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断案,排除外界的干扰。
唐代诗人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