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曾巩《城南》。一番:一年一度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一年一度的桃花、李花都开败了,只有青草长得整整齐齐,充满生机。诗人看到暮春景物,心有所感,作诗慨叹桃李之喧闹一时,赞美青草生气勃勃,独占风光。可以此二句赞美野草,或借以嘲讽昙花一现的人物。
北宋散文家 曾巩 《城南》宋·杨万里《新霜》。呈:呈现。遣:派遣,打发。起草:指霜起草间。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想把瑞雪像飞花飘舞似的模样呈现在人间,就提早打发浓霜起于草间,先让人们观看。秋霜是冬雪的前妻,两者质洁而形似。在诗人看来,深秋的新霜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在瑞雪尚未降落之前,先让霜华以它的晶莹和洁白给人们观看,接着再让人们欣赏那纷纷扬扬的飞雪如花的奇景。作者把浓霜比成雪花的先导,经过它再引出瑞雪来,可谓奇思妙想,笔法新颍活泼,极富于意趣。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新霜》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这两句大意是:在平坦的长满细草的山坡上,黄牛犊在撒欢鸣叫;夕阳下,几点暮鸦在略带寒意的树林上面飞旋,寻觅着可栖之枝。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薄暮时分的村野景物,生动、亲切,充满浓烈的农村生活气息。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和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写出这种景物来。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见说:听说。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啊,且停住你回去的脚步!听说那延伸到天边的芳草,已经掩没了你的归路。在这两句之前,作者以“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抒写惜春之情,已经淋漓尽致,这两句进而用拟人化手法写留春之举,我们仿佛看到作者伸出双手阻挡,对着春天呼喊:别走了,留住吧!而且在情急之中找了一个未必充分的理由:由于天涯铺满芳草,你的归路已经没有了!这几句话似乎说得幼稚,却反映了作者留春的殷切心情。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摸鱼儿》宋·王安石《悟真院》。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天天吹拂着泛香的春草,那蓬蓬勃勃的香草把山南山北的小路都快遮掩得无影无踪了。从春草生长的茂盛写春风育物的力量,富有意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悟真院》宋·王安石《北山》。这两句大意是:仔细地计数落花因而坐得久了,慢慢地寻找芳草落得回家迟了。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令南京)时的作品,~两句反映了自已平静的心境和闲适的生活,用词颇为精当。暮春时节,落花飘零,作者仔细地计数着地上落了多少花瓣,久久未曾离去。此时,他既无惜春之情,又无伤时之慨,平平静静地“细数落花”,只是为了消磨时间。终于,他站起身来准备回家了,一路上依旧是悠闲自得,缓步而行,观察着地上芳草的踪迹,反正无所事事,只要把时间打发过去就行。句中的“细数”、“缓寻”、“坐久”、“归迟”等词,颇为传神表现了这位安度晚年的老人的风神。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北山》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春天的朗云。幽花:开放在幽僻处的花朵。这两句大意是:春天的阴云笼罩在原野上,青青的春草长得很茂盛,有时可以看见幽僻的郊野里,闪出一树明媚的花朵。这是作者被贬后由京城舟行至苏州闲居途中所作,诗的后两句是“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耐看潮生。”可见前两句写的是风雨前的阴霾景色,青草幽花,都笼罩在低垂的浓云下,作者的心情也是抑郁的。这两句可用于描写风雨将至时的郊野春景。
北宋诗人 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轼《闻洮西捷报》。放臣:苏轼时因“鸟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天颜:指皇帝的面容。这两句大意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似因闻捷报而都“回春容”。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九月,陆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在米脂寨击破侵扰宋境的西夏军八万人,获马五千匹,十月又攻下米脂寨,进驻银川。贬官黄州的苏轼听到从洮西传来的捷报,喜不自禁,遂写了这首诗。虽然作者身为放臣又时值冬天,但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周围的草木都充满了盎然生机。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闻洮西捷报》宋·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三五,阻历十五日。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二八:阴历十六日。这两句大意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里,草头晶莹的露珠熠熠闪耀,光滑赦流。诗句把月光下露璩的晶莹、透明、圆润、精动等质感写出来了。写月夜秋露可以引用。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木兰花令》宋·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莎(suō梭):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走马:跑马。这两句大意是: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之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奔驰不会扬起灰尘。这两句描写春天新雨后原野上的景色,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心情。可用于描写雨后春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浣溪沙》宋·秦观《木兰花》[秋容老尽]。秋容:秋色。老:这里指衰败,芙蓉:指木芙蓉,一种秋天开花的植物。霜花:指星星点点的白霜。这两句大意是:秋色已深.院中的芙蓉凋谢殆尽,草上的白霜星星点点,均匀得像用剪刀剪过一样。这两句可用于描写庭院中的深秋晨景。
北宋文学家 秦观 《木兰花》宋·欧阳修《秋声赋》。绿缛(rǜ):绿草茂密。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两句大意是:绿草繁茂,欣欣向荣。树木葱茏,赏心悦目。这两句形容夏天草木竞荣争茂,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可用于表现夏景。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秋声赋》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旭日晴空,飘拂着几片淡淡的春云,勃勃的春草,点点的杨花,不时牵拂游人的衣襟。“惹”字、“拂”宇用得很妙,写出了春色依依,春意撩人的意境。应该学习诗人这种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更要学习诗人热爱自然的高尚情趣。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宋·陆游《黄州》。黄州:今胡北黄冈,位于长江中游,是三国争雄之地。这两句大意是:长江的浪涛声宣泄不尽英雄心中的怅恨,无私的天意使遍地草木都染上了秋色。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七0年。陆游在一一六六年因支持张浚北伐被罢官,在家乡闲居四年。此时,他受命到僻远的夔州(在四川)担任通判,心中的抑郁可知。路过黄州时,诗人追念三国时的英雄人物,感慨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写下了这首怀古伤今之作。句中的“英雄”语意双关,既指被长江巨浪淘尽的三国风流人物,更是自指。此时的陆游岁月蹉跎,壮志难酬,自然满腹怅恨;加上秋色满目,江声入耳,更增悲凉不平之气。作者以“天意无私”反村英雄有恨,以“草木秋”烘托人心悲,抒情效果很强。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黄州》宋·孔平仲《禾熟》。粗了:粗粗了结。这两句大意是:在谷物登场,禾黍飘香的季节,粗粗了结了一年耕耘债务的老牛,卧在夕阳斜照的坡头啃着枯黄了的野草。这首诗全文是:“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确实传神。~两句赞赏了老牛精神,抒发的却是自己胸中的郁闷。作者仕途坎坷,官场辛劳,何异于终年耕耘的老牛。他何尝不想像“粗了耕耘债”的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散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言外之意,应仔细体味。
北宋诗人 孔平仲 《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