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指三国时孙权的宫室。衣冠:指风流名士。古丘:古代遗留下来的坟墓。这两句大意是:吴宫的花草掩埋了幽僻的小路,东晋时的名流也早已葬身古墓。《登金陵风凰台》为李白杰作之一,方回《瀛奎律髓》说此诗与崔颢《黄鹤搂》相比,“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此二句抒发了人亡台空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吴宫已为野花野草埋没,东晋时的一代名士也早已进入坟墓,一时的煊赫,化作永恒的沉默。这是对历史的凭吊,也是对现实的感叹。可用以评论历史,抒发怀古之幽思,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唐代诗人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历乱:即烂漫。这两句大意是:青草铺地,黄柳拂空,花色烂漫的桃李散发着芳香。作者把青草、黄柳、红桃、白李点缀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春景图,使花草树木彼此衬托,各种颜色互相映照,将融融春光烘染得无比绚丽,使人读后如同身临其境。可用来描写三春胜景,也可用以表示春色正浓的时节。
唐代诗人 贾至 《春思二首》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指京城的街道。酥(sū苏):酥油,动物的乳制品。这两句大意是:细密的小雨飘硒在京城的街道上,像酥油一样滋润着万物;草芽经过春雨的沾濡开始返青,远望中显出一层朦胧的淡绿;可走近一看,春草尚未露出地面,稀疏纤细的草芽的颜色也见不到了。诗句比喻精美,形容准确,表现出诗人对景物的深入体察和高度的语言技巧,成为千古传颂的描绘早春景色的名句。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晚春》。归:归去。斗:争。芳菲:指花草芬芳美盛。这两句大意是:花草树木仿佛知道春天不久将要归去,因而千方百计地显露出自己的姹紫嫣红,似乎有意在争奇斗妍。这两句虽表现晚春之景,仍写得热烈秾艳,没有一丝感伤情绪。可引用描写三春郊游时的所见所感,后一句还可用于形容其它各种五彩缤纷的场面。
唐代文学家 韩愈 《晚春》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两句大意是:六朝文物早已不见,只有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古今相同。开元寺是宣州(今安徽宣城)的名胜,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常来此玩赏。此二句以诗人登临览景时勾起的古今联想,造成强烈的抒情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踪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天高云淡,只觉得人事沧桑,唯有自然景色,四时物候,自古至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诗人用笔淡泊,意境深远,使人萌生无限遐想,可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思。
唐代诗人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唐·杜甫《蜀相》。这两句大意是:碧草映衬着青色的石阶自呈春色,黄鹂隔着层层树叶徒然唱着动听的音调。原诗是杜甫在成都参谒蜀相诸葛亮的祠堂时所作。这两句在写景中蕴含着抒情意味,表现自己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武侯祠,进入祠堂以后,只有庄严肃穆的感觉,无心欣赏景物,因此,那映阶草碧,隔叶禽鸣,只是徒自美好而已。这二句除了用“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来描绘春景之外,还在句中巧妙地点入“自”、“空“二字,使写景佳句平添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吸取。
唐代诗人 杜甫 《蜀相》唐·杜甫《腊日》。腊日:农历十二月会祭众神的日子。侵陵:侵逼欺凌。萱(xuān宣)草:一种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故又名“忘忧草”。漏泄:透露。这两句大意是:忘忧草还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欺凌,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吐绿,透露出春光来临的消息。杜甫原是借写景抒情,借以表述平定安史叛军的形势有所好转,心情喜悦。现在可以用来描写早春风光,衬托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腊日》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黄鹂:即黄莺,体黄色,鸣声悦耳。自鹭:一种水鸟,羽毛雪白。这两句大意是:两个黄鹂在翠柳间鸣唱,互相应和;一行自鹭展翅高飞,直上青天。这两句写作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所见的春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的感情。作者近观翠柳,遥望青天,耳闻黄鹂啼鸣,目送白鹭高飞,大好春光,尽收眼底。诗句写得既有色泽美,又有音乐感,充满了勃勃生机,对仗也很工整。写春景时可以借鉴,讲对仗时也常引此为例。
唐代诗人 杜甫 《绝句四首》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太阳照耀下长江岸边时平川。历历:分明清晰的样子。萋萋(qī妻):绿草丰茂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在今湖北汉阳县东南,黄鹤楼的西北。诗为作者登临黄鹤楼的览景之作。这两句大意是:临窗远望,只见丽日青天,江边景色尽收眼底,汉阳城,鹦鹉洲上的芳草绿树历历在目,遍地青绿,满洲萋萋,一片风和日丽、树茂草盛的美景。诗句原为作者抒写由美景而触发的多愁。独用时可化用来描写江边晴川万里,芳草鲜美,江树茂盛的景色。
唐朝诗人 崔颢 《黄鹤楼》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卷地:卷地而起,形容风势迅猛浩大。白草:产于西北边地的一种牧草,成熟后经霜变成白色,故名。胡天:指塞外的气候。这两句大意是:西北边地的八月,北风卷地怒号,连白草都刮折了;在内地正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里已是漫天飞雪了。诗以北风折草、八月飞雪这两个突出的特征,刻画塞外气候的奇异,显示当地自然环境的严酷。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塞的景象,也可用来表现内地人初到塞外时新奇的感觉。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白居易《天津桥》。袅袅(niǎo鸟):纤长柔弱,摇曳摆动的样子。缫(sāo臊):原义是抽茧出丝,这里只用抽出意。草缕(lǚ吕):一缕缕如线的嫩草。茸茸(róng荣):柔软细密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如丝的柳条纤细柔长,像是春风抽出来的;如线的草缕细密柔软,像是春雨剪整齐的。诗人在这里用“风缫出”、“雨剪齐”彤容弱柳嫩草的生长,可谓想象丰富,造语新奇,与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样,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可用于描写初春风光。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天津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草萤:指萤火虫。耀:光耀,指萤火虫尾部发光器的闪闪发光。荷露:荷上的露珠,浑圆晶莹。这两句大意是萤火虫虽然尾部闪闪发光,但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儿玲珑剔透,晶莹浑圆,难道它就是宝珠?萤尾之光与火光,荷露之珠与珍珠,它们在形体上有相似之处,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萤火之火,有光而不能燃烧;荷露似珠,虽圆却不可佩戴。它们虽有火、珠之形,而无火、珠之实。可借以讥刺有名无实之辈。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放言五首》宋·仲殊《绝句》。这两句大意是:江南的二月芳草遍地,在那蒙蒙细雨中,蕴藏着盎然春意。正因为春雨滋润万物复苏,所以说春就在这蒙蒙细雨之中。诗句可用来描写江南早春二月的烟雨景色。
北宋僧人、词人 仲殊 《绝句》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指春夏之交。这两句大意是:梅子黄熟时节,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细雨蒙蒙;岸边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处处响起蛙鸣之声。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江南水乡初夏时节的风景。
南宋诗人 赵师秀 《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