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萋迷:原义是草木繁茂,这里形容枯草遍地。这两句大意是:西风吹落的黄叶四处飘飞,满地枯草在缕缕寒烟笼罩下更显得衰败凄迷。这两句也是长亭送别时崔莺莺的唱词,词句以凄清冰冷的色调描绘出深秋景色,表达了她满怀的离情别绪。可直接引用描写秋景,也可借以抒发冷落凄苦的情怀。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元·萨都刺《上京即事》其八。散漫:分散。乳酪(1ào涝):奶制食品。这两句大意是:在落日余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广袤的草原上,晚风送来了阵阵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作者准确地抓住草原风物的特点,生动地描绘出塞北大草原的生活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上京即事》元·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草色:指绿色的水。这两句太意是:雷雨过去了,那呼风换雨的“龙”也消声匿迹不知去处,一池满满的绿水里,有千万只青蛙在欢唱。这首诗全文是:“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前两句写雷雨交加,风驰电掣;后两句写风停雨霁,万蛙齐鸣。作者把两个迥然不同的画面剪接组台起来,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瞬息万变的天气特征。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元·贡性之《暮春》。吴娃:吴地的美女。二八:指十六岁。斗草:指斗百草的游戏,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这两句大意是:一群年轻美丽的南方少女,趁着春日暖风在田野里寻花采草,一起作斗草的游戏,玩得真够尽兴。诗的下两句写:“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明月中。”意思是晚上归来的时候感到困倦,再也没精神去打秋千了,让秋千在大好月光下静静地闲着。这首诗写了少女的欢乐生活,也写出了少女的娇憨之态,他们无忧无虑,尽情尽兴,洋溢着青春的真趣。
元代学者 贡性之 《暮春》唐·郑谷《鹧鸪》。鹧鸪:形似雉鸡,体大如鸠,俗以其鸣声近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抒发逐客(被贬的官吏)流人(流放在外的人)之情。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帝妃娥皇、女英溺于湘江,后人立祠于水滨,称黄陵庙。这两句大意是:鹧鸪鸟在黄昏时分冒着风雨从青草湖边飞过,栖息在落花纷飞的黄陵庙里哀啼。荒江、野庙、昏雨、落花,此时此刻传来鹧鸪的哀鸣,令人断肠。它使人联想到此地骚人流落,帝舜野死,二妃沉江,其啼声又融合着迁客流人的愁绪,显得更加凄婉伤神。~妙在写出了鹧鸪的神韵,成为千古咏鹧鸪的名句,郑谷因此获得了“郑鹧鸪”的雅号。
唐代诗人 郑谷 《鹧鸪》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纤:细。回:旋。这两句大意是:雨虽然很细,已使生在墙头的小草纷披下垂;湖面上吹过一阵阵轻微的旋风,把浮在水上的落花聚拢在一起。这两句句的原意是表现“侯门”衰败的景象,现在可引以描写春末夏初的庭院景色。
唐代诗人 张蠙 《夏日题老将林亭》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杜陵:在长安东南,秦时为杜县,设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此指长安。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这两句大意是:客中寒食,把酒看花想念长安诸弟,遥想故园此时,该是草色满野,一片青葱了。这首诗全文是:“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作听。~。”第三句写客中想弟,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第四句却一笔宕开,寄想象于长安的寒食景色,以景结情,收束全诗。这样写藏探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既流露了对故园的归思,又表达出对诸弟的怀念,情深意远,含蓄有味。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怜:爱。黄鹂:黄莺。这两句大意是:我独爱空旷幽静的西涧,青草丰茂,碧色满眼,夹涧的山上,不时从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啼鸣。诗句写诗人游西涧时的所见所闻。葱茏的丰草给西涧增添了勃勃生机,而黄莺啼啭,空谷传音,把西涧衬托得更加清幽,无怪诗人“独怜”而流连忘返了。
唐代诗人 韦应物 《滁州西涧》唐·唐彦谦《春草》。廷绵:连绵不断地延伸。这两句大意是:无论天北还是天南,春草都绕满了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延伸开去,处处都能够扎根繁衍。~形容春草不择地而生,绵延无穷的情景,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力。可用来描写春草。
唐代文人 唐彦谦 《春草》唐·钱起《春郊》。阳和:春天的暖气。使:使者。这两句大意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的使者,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本句十分贴切地渲染出春回大地之后,在温暖的东风吹拂下,百草千花纷纷显露生机的蓬勃景象。可用于描写春景,也可用于形容在某种力量影响下所呈现的欣欣向荣的形势、局面。
唐代诗人 钱起 《春郊》唐·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袂(mèi妹):衣袖。浥(yì义):沾湿。这两句大意是:纤弱的柳条随风摇曳,仿佛少女挥袖与春天告别;一丛丛春兰沾满了露水,好像少女因惜别而泪洒罗巾。这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弱柳、丛兰与春光依依惜别的神态。柳、兰无知,作者有情,正因为作者融情入景,才写出了如此动情的名句。可化用来描绘暮春季节花草树木的情状,借以抒发惜春之情,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可以借鉴。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忆江南》唐·刘禹锡《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扬八二庶子》。芳菲:花草散发的芳香。游丝:春天昆虫吐出的细丝,因其常随风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闲花竞相开放,香气扑鼻;大地好像铺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游丝在空中撩乱飞舞,蔚蓝的天空好像罩上了一层碧色的绮罗。进两句写春光烂漫时的景象,以“红锦”比地,以“碧罗”喻天,形象非常优美。可用于表现盛春风光。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春日抒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扬八二庶子》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句大意是: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葱绿的青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自然不会停下来劝客驻足,倒是青草有情,遍地皆绿,伴送行客的马蹄向远方走去。本写惜别,但不直言,而是通过眼前江春不留,青草相送的景色,曲曲道出,便显得生动有致,匠心别具。这种别致的抒情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李群玉《黄陵庙》。寂寂:清静、无声。古碑无字:无字碑,指石表或神主石。芊芊(qiān迁):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野外的寺庙坐落在江边,虽在春天,依然冷冷清清,庙内的无字古碑旁,长满野草,显得十分荒凉。此二句极言黄陵庙的萧条、败落。黄陵庙位于江边,春江水暖,应是游人成群,而比时的黄陵庙却是那么冷清寂寥,庙内的无字古碑已无人凭览,只有萋萋的野草,好像在轻声叹息。可化用以形容寺院、宫池、城郭的衰败景象。
唐代诗人 李群玉 《黄陵庙》唐·李白《日出入行》。这两句大意是:春天一派欣欣向荣,草木不必感谢春风;秋天一片萧瑟景象,草本也不必怨恨秋风。草木的繁荣与凋零,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春天草木复苏.秋天草木凋零,既不用感谢、怨恨什么,也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诗歌对仗工整,富有哲理,可用以说明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道理。
唐代诗人 李白 《日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