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名言

91.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

宋·范成大《分弓亭按阅》。随:随即。这两句大意是:老了读书随读随忘,醉意中得到的诗句像飞来之笔。这两句写老年人的生活感受。老年人记忆力衰退,读书时随读随忘;可老年人阅历丰富,醉中能触发灵感,思路仍很敏捷,“飞来”之喻,甚为确切。诗句来自切身体会,生活气息很浓。

南宋诗人 范成大 《分弓亭按阅》
92.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立雪:指尊师重道。《宋史·扬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顾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两句大意是:如果读懂书的要义,精神就会首先领悟;如果像宋人扬时那样做到程门立雪,尊敬师长,治世之道即可以广传天下。该名句强调认真读书与尊敬师长的重要性。读书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懂得书的“好处”;而要真正读好书,懂得治世的道理,首先必须尊重师长,敬重师道。如果在社会上普遍出现了宋人杨时程门立雪的境界。人人敬重老师,那么,教化就可以大行于天下。本名句长于用典,言简意骇,使诗文典雅含蓄,立意深远。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9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清·郑板桥《淮县署中寄舍弟》。本句大意是:假如读书把过目成诵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最无济于事。此条通过对过目成诵现象的否定,希望人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全句行文随便,给人真挚感,既寓意深刻,又完全口语化,使人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淮县署中寄舍弟》
94.读书不可无师承,立论不可无依据。

清·王晫《今世说》卷二这两句大意是:读书要严格依照老师所在门派的观点进行解说,立论也要从老师的学说中寻找依托,做到立论也要言出有据。中国古代有一个治学传统——做学问讲究师承,即学生必须恪守老师的学术观点。这种师承的学术观点是学生阐发问题的严格依据。王晫在这里是想借读书讲师承、立论须依据来阐明治学必须严谨的道理。其方法叫做连类取譬,是一种古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明末清初学者 王晫 《今世说》
95.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明·于谦《观书》。这两句大意是:读书是一种享受,能有三干字从眼前流过,便感到胸怀清朗,纤尘不染。该名句写出了读书的高境界,读书再也不是一种负担,反而变成了一种审美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胸次全无一点尘”,写出审美的净化作用,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才能完成精神的升华,读书也只有进入如此境界,才能真正地陶冶性灵,启迪心智,净化精神。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观书》
96.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张月楼
97.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明末清初文学家 蒲松龄
98.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99.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高永祚
10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 韩愈
101.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唐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
102.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10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
104.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105.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热门名言

1.鼓励的名言

2.战争的名言

3.坚持的名言

4.水的名言

5.孝敬的名言

6.生活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屠格涅夫的经典语录

2.陈寅恪的经典语录

3.安意如的经典语录

4.王昌龄的经典语录

5.金庸的经典语录

6.袁枚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