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经典语录

王昌龄简介:唐代诗人

王昌龄经典语录

1.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形容心地光明磊落,如冰一样澄清透明。玉壶:玉制的壶,比喻高尚纯洁的胸怀。这两句大意是:胸中有一颗纯洁的心,犹如一块透明的冰放在一只玉壶之中。这个比喻新奇而贴切,可用来表示自己襟怀磊落,心地纯沽;也可用来赞美心地纯正的人。

《芙蓉楼送辛渐》
2.青山明月梦中看。
3.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唐·王昌龄《塞上曲》。翻:反而。这两旬大意是:功勋卓著,反而被斥而下狱,战斗在边疆上的士卒唯有暗暗心伤。唐代,中原汉族屡屡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发生军事摩擦.戍边将士们为了朝廷的安全,不辞辛苦,不怕流血牺牲,战斗在环境艰苦的边塞之上。但往往因为劳苦功高,反而引起别人的忌妒而遭陷害,或引起当权者的猜疑而遭罢黜。这种现象不得不使战士黯然神伤。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好人受屈,功臣遭黜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在造句上,首句以“功多”与“翻下狱”相连接,形成情理上的乖背,突出了社会的不平。次句中的一个“但”字,表明“士卒”除“伤心”之外别无其它感情,更突出了内心的抑郁。这种造句法可以借鉴,也可用“功多翻下狱”表现功臣遭刑狱的黑暗政治。

《塞上曲》
4.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唐·王昌龄《寄欢州》我与你心意相通,就不会觉得距离遥远,也不觉得山水阻隔。

《寄欢州》
5.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唐·王昌龄《长歌行》。同袍:指交情极深的朋友。这两句大意是:所见到的老朋友,都己是老人了。此二句写得很消沉,诗人看到曾几何时,自己那些老朋友一个个都巳双鬓如染,不由得感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可以此二句抒发光阴易逝的感慨。

《长歌行》
6.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见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秋水:秋天的河水。这两句大意是:秋日驱马边塞,已经是秋风似刀水寒彻骨。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地秋日严寒的景象。

《塞下曲四首》
7.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代扶风主人答》
8.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驩州》
9.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送柴侍御》
10.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这两句大意是:(少妇春日登楼观赏景色,)看到陌头杨柳青青,翠色一片,忽然间心有所动,一个过去不曾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变得强烈的念头袭上心来——当初真不该让丈夫外出去寻求功名。诗的全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为什么少妇从“不知愁”而“凝妆”赏春,忽然间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呢?这一心理变化是由“杨柳色”的诱发而产生的。“杨柳色”使她想起折柳赠别经年未归的丈夫,使她由蒲柳易衰联想到青春难驻的自己,顿时若有所失,悔恨不已,一股莫名的懊恼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作者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却深刻地表现了生活,写法之妙,值得玩味。

《闺怨》
1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古时于边防要地筑高台,敌至则燃火报警,称为烽火。百尺楼:即置烽火的戍楼。海风秋:从青海湖上吹来带有寒意的秋风。这两句大意是:黄昏时独坐在城西高耸的烽火楼,青海湖上的阵阵秋风吹进了心头。本诗极写出征将士久戍思归的感情,原诗如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两句写一名出征的士卒,在黄昏时独自坐在高高的烽火台上,秋风飒飒,引起他无限的愁思,既是写景,又含抒情。在描写边塞生活,抒发思乡之情时均可使用。

《从军行七首》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唐与吐蕃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汉时是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关隘。这两句大意是: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使雪山也显得昏暗:从戍守的孤城可以远远望见东面的玉门关。这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遥望玉门关”也流露了将士的思乡之情。可用来描写西北边陲的景象。

《从军行七首》
13.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弹奏出新的曲调,但换来换去内容总是离不开关山难度、乡愁无尽的离别之情。诗句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的感情。尽管琵琶的曲调可以不断翻新,歌词却依旧离不开别情。这奏不完也听不尽的离曲,一次又一次地勾起征人无限的边愁,无聊赖中,惟有望着头顶的秋月和秋月下的长城怔怔出神。所以诗的下两句写道:“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名句可供写边愁戍怨时引用。

《从军行七首》
14.前军夜战洮河北,巳报生擒吐谷浑。

唐·王昌龄《从军行》其五。吐谷(yu浴)浑(hun魂):唐时西北一部族名,曾在洮河西南一带建立政权,这里指该部族首领。这两句大意是:早先到达洮河北岸的先锋浴血夜战,捷报传来,敌人的首领已俯首就擒。这首诗全诗为:“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描写出征大军骁勇善战,主力尚未交手,前军已夜袭成功,不仅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突出显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以轻快跳脱之笔,写出一场看不见的激战,让人们去体会、遐想夜战的情景,分享胜利的喜悦。这种描写征战的方法,值得学习。

《从军行》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金甲:铁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卫叫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屡狄劫杀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予前往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这里以“楼兰”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这两句大意是:战士们在沙漠上身经百战,铁甲都磨透了,但他们抱定了决心.不彻底击溃来犯的敌人,决不还家。这两句语言铿锵,掷地有声。前一句概括性极强,战士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激烈,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囊括在这七个字中。后一句把战士坚定的信念,感人的誓言,必胜的决心,也都表现得很充分。可化用以表现戍边战士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祖国领土,痛歼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

《从军行》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