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名言

46.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秦末汉初隐士 黄石公
4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
48.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李少石
49.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英雄。德裔瑞士作家 海塞 《欢想——任性》
50.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
51.社会是建筑在英雄崇拜这个基础上的。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 托·卡莱尔
5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曹刘:曹操和刘备。孙仲谋:孙权字仲谋。这几句大意是:天下的英雄谁是对手?只有三国时曹操,刘备这样的人物。生子也都应当像孙权那样年青有为,英勇善战,敢于抗击强敌,争胜天下。~赞誉三国英雄曹、刘与孙权,意在感吼当世只有抱残守缺,偏安一隅的昏君佞臣,而无一个当年的英雄人物。这是辛弃疾抒发大志的名句。辛弃疾生逢国土沦丧,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一心想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因此,当他登上京口北固亭之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名句。词文长于用典,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炉,咏古以比今,含蓄而典雅,故而盛传人口,百代不衰。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南乡子》
5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这几句大意是:作大事业时吝啬自己的身体,见到小利却忘了生命,这不是真正的英雄。这几句嘲讽了某些人的鼠目寸光,见识短浅。干大事业时,应全力以赴,舍身忘死,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成功;那些于大事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见到小利小惠却斤斤计较,馏铢必争,甚至舍命不舍财的人,实乃市井庸人,根本不能算英雄。可以此说明真正的英雄应是临大事不惜身,临钱财不苛得,把名利看如过眼云烟的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54.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 克劳塞维茨
55.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英国作家,政治家 斯威夫特
56.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57.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伤害的处所。法国作家 雨果
58.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胡锦涛
59.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汉·王符《潜夫论·论荣》。和氏之璧(bì毕):春秋时楚人卞和所得到的一块美玉。璞(pú匍)石:内藏有玉的未雕琢的石头。隋氏之珠:传说隋侯救了一条受伤的蛇,蛇衔夜明珠报答,即名隋靛珠。蜃蛤(shèngé慎格):大的蛤蜊。这几句大意是:和氏璧出于璞石,隋侯珠产于大蛤蜊。和氏壁是名贵的,但它出于束未经雕琢的玉石;隋侯珠是宝贵的,但它出于平常的蜡蜊。平常的事物不可小觑,因为精华出于平常。这几句用于比喻宝贵的物品和有才能的人往往出于平常的物品和平常的人之中。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论荣》
60.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吞舟之鱼:大鱼。荡:摆动。制:制服。居:适合于居住的处所。这几句大意是:摆动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就会被蝼蚁所制服,这是因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事物的生存,凭借于一定的条件。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该事物就失掉了优势而濒临于死亡。《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吕氏春秋·慎势》。“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意思与~相同,都比喻英雄失势就会受小人所欺。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主术训》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