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这几句大意是:经过秦汉故地,看到昔日的万间宫殿如今都化成了尘土,止不住内心伤悲。古今多少兴亡事,不论那个朝代兴也好,亡也好,都是老百姓受苦。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作者被征为陕西台中丞,治旱救灾。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他对人民的苦难深为同情,在行经秦汉故地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作品。作者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代王朝的变迁,看到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利益的截然对立,得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结论,对人民的苦难,表示十分的沉痛。曲句由抒情到议论,极其自然,思想纵贯古今,概括性极强。作者善于从一点生发开去,进行广阔的联想,作出极富概括性的高屋建瓴的结论,这些都是应该学习的。
元代散曲家 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宋·宋祁《杂税》。:发语词。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这几句大意是: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五仞高的墙,之所以不倒塌,是因为基础厚实;之所以倒塌,是因为基础单薄。几句以高墙喻国家,以墙基喻人民。说明国家与人民的相互关系:高墙之倒塌与否与墙基之厚薄有关,国家之巩固与否与人民之安定与否有关。那么,要使国家富强,首先要使人民富庶安定。可用于说明国家与人民相依存的道理,说明国富与民富的辩证关系。
北宋文学家 宋祁 《杂税》春秋·孔子《论语》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注释】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丘:众。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zi):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这是大罪恶。国君爱好仁,就会天下无敌。(商汤)征伐南方,北方的民族就埋怨;征伐东方,西方的民族就埋怨。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边?’武王讨伐殷商,有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向殷商的百姓)说:‘不要害怕,(我们是来)安抚你们的,不是来同百姓为敌的。’(殷商的百姓都跪倒叩头,)额角碰地的声音,像山岩崩塌一般。‘征’就是‘正’的意思。如果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还用得着打仗?”[注释]陈:同“阵”。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