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名言

31.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意大利哲学家和神学家 托马斯·阿奎纳
32.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33.若要享受生命,现在正是时候,不是明朝,不是明年,不是死后的来世。为了明年有更好地生活,最佳的准备是今年有个充实完全和谐而快乐的生活。 陶玛士·维尔
34.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前苏联教育家,作家 马卡连柯
35.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德国诗人 席勒
36.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爱情,往往并不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般配。中国当代诗人 汪国真
37.人的一切禀赋中最根本的是能做一个人不是属于一种职业、一个阶层、一个派别或一种思想的人——而是一个完人,和谐和自由。他那包罗万象的天性不能做任何事物的奴隶。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罗曼·罗兰 《超出混战》
38.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39.我认识一些人,他们热爱乍看来极其平常,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成了本行的诗人、艺术家,他们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因为天赋和教育所给予的一切在他们的生活中达到难得的和谐一致。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给儿子的信》
40.生活之所以美好,就在于我们有一颗年轻善良的心在成长,开花,如果它在你面前稍加披露,你就会从中看到它对你的微笑,如果老年人的知识能够同年青人的可以信赖地纯洁的力量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那时候,善即将会在世界上繁衍不断。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41.怎样只理不管呢:理的意思是看得起,让他觉得有面子。对事要管,把事情管好是基本的心态。对人要理,大家有面子,才叫做圆满。不能够圆滑,却必须圆通,要分清楚。不可以和稀泥,却应该和谐,才圆通。外圆还要内方,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42.人类的心灵,也许能和含有人类青年时期觉得不合脾胃的那种凄凉随苍的世界景物越来越调协。将来总有一天,整个的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的卓绝之处,才能和那些更有思想的人的心情绝对地和谐。这种时候即便还没真正来到,却也好像并不很远了。英国诗人,小说家 哈代
43.最深最和平的快乐,就是静观土地与人世,慢慢品位出它的没与和谐。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在我,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让那永不醒觉的人自生自灭好了,如果他们抱怨,我们把耳朵塞起来。因为,他们不肯对人生对世界,对生命,有一丝一毫感激的心。我喜欢把快乐当做一种传染病,每天将它传染给我所接触的社会和人群。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44.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可是,幸福在哪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