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有白昼、黑夜、阴天和晴天的变化,人生有吉祥、凶险、祸灾和幸福等遭遇。《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正像大自然有昼夜阴晴的变化一样,吉凶祸福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两句是对人的命运莫测的深沉感叹,具有极其复杂的情感。它可以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嗟叹和哀怨,又可以是对自己由不幸遭遇转为吉祥幸福的庆幸和喜悦,可用于抒发对命运变化的感叹。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与。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贪痴:贪心狂妄。螳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句大意是:贪心狂妄,没有止境,就像蛇想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人的祸福难以猜测,就像螳螂捕蝉,而黄雀在后欲啄螳螂一样。一条细小的蛇要吞下一头大象,是多么贪心狂妄,而贪婪无比的人,也正像这想吞象的蛇一样。螳螂只知捕蝉,而不知黄雀又尾随其后,生命正遇到威胁;人们办事,只求得福,又有谁料到这时可能正暗藏着大祸呢?这两句讽刺贪心不足和利害莫辨的人,也有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均与此义同。前句多用来讥剌人心贪婪,后句多用于慨叹人们光顾眼前,不知后患。两个比喻十分形象。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倚存,依靠。伏:潜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啊紧靠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这两句说明了祸福相依的道理。在社会人生中。祸患总是会不断发生的,倘若不被祸患所吓倒,而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一旦度过了难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会人生中,也会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充满了幸福的时刻,如果陶醉于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松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会向坏事转化,一旦乐极生悲,意想不到的灾难就会发生。~两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上天要降灾祸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给些许福分滋长他的骄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给些许祸事来稍做惩戒,要看他是否会自救。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