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名言

16.天也有昼夜阴晴,人也有吉凶祸福。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有白昼、黑夜、阴天和晴天的变化,人生有吉祥、凶险、祸灾和幸福等遭遇。《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正像大自然有昼夜阴晴的变化一样,吉凶祸福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两句是对人的命运莫测的深沉感叹,具有极其复杂的情感。它可以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嗟叹和哀怨,又可以是对自己由不幸遭遇转为吉祥幸福的庆幸和喜悦,可用于抒发对命运变化的感叹。

元代戏曲作家 郑廷玉 《后庭花》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与。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8.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贪痴:贪心狂妄。螳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句大意是:贪心狂妄,没有止境,就像蛇想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人的祸福难以猜测,就像螳螂捕蝉,而黄雀在后欲啄螳螂一样。一条细小的蛇要吞下一头大象,是多么贪心狂妄,而贪婪无比的人,也正像这想吞象的蛇一样。螳螂只知捕蝉,而不知黄雀又尾随其后,生命正遇到威胁;人们办事,只求得福,又有谁料到这时可能正暗藏着大祸呢?这两句讽刺贪心不足和利害莫辨的人,也有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均与此义同。前句多用来讥剌人心贪婪,后句多用于慨叹人们光顾眼前,不知后患。两个比喻十分形象。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倚存,依靠。伏:潜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啊紧靠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这两句说明了祸福相依的道理。在社会人生中。祸患总是会不断发生的,倘若不被祸患所吓倒,而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一旦度过了难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会人生中,也会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充满了幸福的时刻,如果陶醉于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松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会向坏事转化,一旦乐极生悲,意想不到的灾难就会发生。~两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20.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21.利害之道,祸福无门,不可求而得也。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22.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春秋时期老子弟子 文子
23.祸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不可思?唐代史学家 吴兢
24.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5.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

清·山阴金先生《格言联璧》上天要降灾祸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给些许福分滋长他的骄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给些许祸事来稍做惩戒,要看他是否会自救。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26.祸福同根,妖祥共域。祸之所倚,反以为福;福之所伏,还以成祸。北齐文学家 刘昼
27.一个理智之人的祸福,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感觉,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 马可·奥勒利乌斯
28.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29.灾祸和幸福,像没有预料到的客人那样来来去去。它们的规律,轨道和引力的法则,是人们所不能掌握的。法国作家 雨果
3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