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言

16.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汉·刘向《说苑·政理》。道:这里指方法。而已,罢了。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过是爱护人民罢了。这是周武王向姜太公问治国方法时,姜太公作的言简意赅的回答。治国,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但治国者若能抓住根本,难事也就变得窖易了。这个根本就是“爱民”二字,因为治国,实际上就是治人。姜太公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列举了爱民的具体方法,最后归结说:“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耐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能够做到这一步,国家必然就会治理好。“爱民如子”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17.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宋代教育家 程颢
18.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19.演说家是国家的喉舌。英国小说家、诗人 约瑟夫·鲁
20.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北宋学者 石介
21.经邦有术,持之以理。 《尚书》 《尚书》
22.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清代文学家 王瑟斋主人
2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24.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25.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高震东
26.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27.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国家大治,百姓安心生产,民富国亦富;国家动乱,田园荒芜,国库耗散,民穷国亦穷。这两句用于表示要使国家富裕,必须使国家稳定而有秩序。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治国》
28.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经:常规,原则。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国家政务有一条常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实实执行为最好。~是为政的经验之谈,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自行其事,法令失去了权威性和震慑力,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而难于治理了。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二》
29.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常:常规,国定的规律、法则。本: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有诸多政夸措施,也有诸多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可用于论述治国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汜论训》
30.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战国·商鞅《商君书·战法》。邑(yi意)斗:乡里的私斗。寇战:与入侵之敌作战。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此二句是从法治的角度培养战士们的荣誉感。作者认为,若民众勇于私斗,动则剑拔弩张,则无人肯为国而战。只有从立法上制定出政策,使人们不敢私斗,而勇于与入侵之敌作战,以作战勇敢勇于献身为光荣,那时民风才正,才能训练出一支勇敢的军队。此二句说明对待私斗和公战的态度,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战法》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