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名言

31.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
3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33.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34.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中国演员委员会
35.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战国·韩非《韩非子·安危》。虚盛:国家实力的弱与强。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在于国力的强与弱,而不在于人员的多与少。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不可自恃人多,只有以发展实力为主,才能保持国家的强盛。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安危》
36.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绎传》。危:危惧,这里是瑾慎的意思。肆:放肆,这里是恣意妄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国家治理得好,是由于当权者小心谨慎,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家发生祸乱,是由于执政者恣意妄为,奢侈荒淫所致。唐宪宗曾同宰相李绛:为什么开元时期天下治理得很好,出现“开元之治”,刘天宝末年则发生了“安之乱”,同是玄宗一朝,前后却截然相反呢?李缂用~两句话说明,国家的,安危理乱,与国君的所作所为有密切关系。唐玄宗前期后期判若两人,所以就由开元时的天下大治发展到天宝时的天下太乱了。~言简恩赅,富于理性,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发人深省。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旧唐书·李绎传》
37.无常乱之国,无不理之民。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魏征上疏。不理:不能治理。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永久动乱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治理的人民。这两句用于说明治国者如果没有治理好国家,应该在自身寻找主观原因,而不应在百姓身上寻找客观解脱。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
38.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周官》。制:控制。冶:秩序。邦: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在安宁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安宁,以防止发生动乱;在稳定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止发生危机。如若等到动乱发生,危机来临,再采取措施,动乱和危机就不易平息,而且会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痛苦,使国家元气大伤。这两句用于表示治国保国要防乱于未乱,防危于未危。

《尚书》 《尚书·周官》
3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国,为国家谋利益。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不要只用一种方法,只要为国家谋利益,就不必效法古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当政者需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政策与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地崇拜古人,商鞅这种不墨守陈规,不生搬硬套的大胆进取精神,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
40.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1.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天志下》
42.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43.国家实际上放大了的家庭。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44.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45.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