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贤明的君主。忧济:关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从不考虑个人的私利,他们只关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则天尊崇佛教,她当权后,大肆挥霍国库,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诗旨在批评武则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圣主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净慈悲”的宗旨。这开头的两句,首先强调了英明君主所应有的品质。可化用以歌颂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人。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明·李贽《焚书·复京中朋友》。圣人:有道德学问的贤人。曾:特别。这两句大意是: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高明多少,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李贽这两句话的原意是说,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样,圣人与众人本没有多大差别。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将“众人”与“圣人”相提并论,这是很可贵的。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 《焚书·复京中朋友》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本句大意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古人著述、说理常受“宗经”、“征圣“传统的影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列子《列子·说符篇》圣人不注重国家兴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考察研究所以兴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