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名言

1.仁者荣,不仁者辱。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2.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3.荣辱两忘,大变不惊! 何良俊
4.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佚名
5.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晚唐诗人 许浑
6.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 惠严
7.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8.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唐代政治家 魏征
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仓廪(1in懔):贮藏谷米的仓库。实:充实,满满地。这两句大意是:人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荣辱。这两句又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史记·管仲列传》引)。温饱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观念,懂礼节,知荣辱。否则,为了生存,是什么都不顾的。本名句可供论述只有保证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时引用,还可供论述物质基础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时引用。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牧民》
10.众人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 尸子 《尸子》
11.言行,君子之框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周易·系辞上》。枢(shū舒)机:枢,门的转轴;机,弓的弩牙;枢机比喻事物运动的关键。这几句大意是:言行,是君子立身的关键;它就像弓的弩牙、门的转轴一样,一旦话说出口,行为构成事实,是荣是辱就全由它们决定了。这几句说明言行决定着一个人的名誉,对于自己的言行不能不慎。

《周易》 《周易·系辞上》
12.人生的荣辱,不过是风雨中的灯盏,明灭无常。 苏学云
1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4.由人授受的荣誉是长久不了的;世俗的荣誉只能给人带来烦恼。 托马斯
1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战国·庄子《逍遥游》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注释:宋荣子:战国时宋人。举世:所有同时代的人。举:全。之:代宋荣子,下句的“之”同。加:更。劝:鼓励,这里是被动用法,可以解作“努力”。非:责难。沮:止,这里解作丧气,泄劲。定:确定。内:指我。外:指物。分:分别。辩:通辨,分辨。境:界限。斯已矣:如此而已。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逍遥游》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