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名言

1.礼节来自教育。 狄奥尼西奥斯
2.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19世纪初英国政治家 两度出任英国首相 小威廉·皮特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仓廪(1in懔):贮藏谷米的仓库。实:充实,满满地。这两句大意是:人们只有仓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只有衣食富足了,才懂得荣辱。这两句又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见《史记·管仲列传》引)。温饱是人生第一需要,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才能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观念,懂礼节,知荣辱。否则,为了生存,是什么都不顾的。本名句可供论述只有保证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才能稳定社会秩序时引用,还可供论述物质基础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时引用。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牧民》
4.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礼节。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5.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礼,是用来确定亲疏的标准,判断疑惑不解的问题,分辨事物的同异,明确事理的是非的。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
6.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春秋·管仲《管子》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
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8.政治家处理国务时,常考虑是否合乎礼节,而从不关心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9.礼节比法律更重要,它那高雅的特性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无法攻克的防护墙。美国作家 爱默生
10.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11.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的权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 爱·马丁
12.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英国哲学家 洛克
13.良好的礼仪的功用或目的只在使得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适与满足,没有别的。要能做到通过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礼节与尊重,表明你对他人的尊敬、重视与善意。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要能做到这种境地,而又不被人家疑心你谄媚、伪善或卑鄙,是一种很大的技巧。英国哲学家 洛克
14.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任国有个人问屋庐子道:“礼节和吃饭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节重要。”那人又问:“娶妻和礼节哪样重要?”回答说:“礼节重要。”那人又问:“按照礼节求饭吃,却吃不上而饿死;不按礼节求饭吃,却吃上了饭,那么也一定要按礼节行事吗?按亲迎礼娶亲,却娶不到妻子;不按亲迎礼,却能娶到妻子,那么也一定要行亲迎礼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去,把问题告诉给孟子。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不度量原来基础的高低,只比较它们的末端,那么寸把长的木块也能使它高过尖顶的高楼。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就一只金属带钩和一车子羽毛相比来说的吗?拿吃饭的重要问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吃饭重要?拿娶妻的重要问题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何止是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住哥哥的胳膊夺他的饭吃,就能得到饭吃;不扭就得不到饭吃,那么就该扭他吗?翻过东边人家的墙头,搂抱那家的闺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那么就该去搂抱吗?”[注释]①屋庐子:姓屋庐,名连,孟子弟子。②亲迎:古代结婚六礼之一,新郎亲自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③翅:同“啻”,止。④紾(zhěn):扭。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下》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