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名言解释:

议·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引古谚。

这两句大意是:应当采取果断行动时没有果断采取,贻误了时机,反而会遭受到祸乱。

在需要下决心、作决断时,必须坚央果断,来不得半点迟疑和犹豫,否则定会贻误时机,给战争或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历史上,犹豫不决.多谋寡断而垫于导致身破名裂的例子屡见不鲜。古代流行的~的谚语,就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十谚语在许多种古籍中出现,也为当代出土的文物所证实,可见古人已对它高度重视。

更多 司马迁经典语句

1.韦编三绝。

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叫“韦编”。韦,熟牛皮。三:多次。绝:断。本句大意是:翻来覆去地阔读,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后来人们就把~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把书读烂了多少回。~的治学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史记·孔子世家》
2.后来者居上。

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本句大意是:后来的人超过了先前的人。这本是大臣汲黯对汉武帝说的一句话。汲黯反对任用张汤一类酷吏,然而,这些人很快便荣升高位。汲黯不满,进谏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来的在下边,后来的反倒在上边;而其本意却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职位反而在旧有的人之上。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后人便经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变了。它不是用来表示不满和反对后来者超越前人,相反,却成了赞许、支持与肯定后来者超越前人的俗语。

《史记·汲黯列传》
3.民以食为天。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4.怒发上冲冠。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句大意是:气得头发都直竖起来,简直要把帽子都冲掉了。这是司马迁记载的“完壁归赵”故事中的一个片断。赵国得到了和氏壁,秦诈称愿以十五城换璧。慑于秦的淫威,赵国使蔺相如持壁出使秦国。相如见秦王得璧而无意予城,诈称璧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然后持壁退到宫柱前,~,秦王怕撞碎玉璧,只好让步。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的盛怒,与“头发上指”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世表现盛怒的习用词语,并逐渐演化成“怒发冲冠”的成语,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戴盆何以望天。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本句大意是:头上戴着瓦盆,怎么能看得到天呢?汉·司马迁在给任少卿的信中说:“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现多用~比喻行为和目的恰巧相反,主观愿望难以实现。

《报任少卿书》

更多 关于优柔寡断的经典语句

1.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

明·刘基《郁离子·一志》。鲜(xiān显):少。这两句大意是:什么都会的人很少能精通某一学问,遇事优柔寡断,思虑过多的人很少能当机立断。这是条充满辩证色彩的名句。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什么都学的人,势必有许多东西仅限于表面,不可能样样精通。相反,要想精通某一门学问,必须有所取舍,凡与成就某门学同无关的东西,应坚决舍弃,以期建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法名句语言精粹、工稳,两“多”两“鲜”,意义相反,然而彼此呼应,十分严谨,使道理得以很好地阐释。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郁离子·一志》
2.优柔寡断才是最大的危害。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笛卡儿
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yì):下棋。耦:(ǒu偶):对手。这两句大意是: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现在多引用“举棋不定”形容优柔寡断的人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4.始终处于判断之中,这是傻瓜的特征。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5.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