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的名言

31.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3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指杭州西湖。这两句大意是:最喜爱的是在湖东那条被绿杨树荫覆盖着的白沙堤上行走,那里幽静秀美的景物令人留连忘返。“绿杨荫里白沙堤”是西湖特有的胜景,诗人用“行不足”三字,充分表现了钱塘湖的无穷魅力。可用于描写西湖风光和表现游人对它的喜爱心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33.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万钟,是古代高级官员的俸禄。一品,是最高的官阶。高官厚禄不足为念,有了机会就要去救助民众。 苏:拯救;解救 元元:指人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
34.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心:贪求物敞之心。厌:通餍。满足。卮(zhì):盛酒器。这两句大意是:贪求物欲之心犹如深沟长溪,永远难以满足;而财物再多也易挥霍一空,就像底于漏了的酒器,盛得多漏得也多。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贪心不足,欲壑难填的道理,使人易于接受,也加强了警戒力量。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
35.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贪痴:贪心狂妄。螳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句大意是:贪心狂妄,没有止境,就像蛇想要把大象吞下去一样;人的祸福难以猜测,就像螳螂捕蝉,而黄雀在后欲啄螳螂一样。一条细小的蛇要吞下一头大象,是多么贪心狂妄,而贪婪无比的人,也正像这想吞象的蛇一样。螳螂只知捕蝉,而不知黄雀又尾随其后,生命正遇到威胁;人们办事,只求得福,又有谁料到这时可能正暗藏着大祸呢?这两句讽刺贪心不足和利害莫辨的人,也有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均与此义同。前句多用来讥剌人心贪婪,后句多用于慨叹人们光顾眼前,不知后患。两个比喻十分形象。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3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见唐·李白《将进酒》。钟鼓馔Czhuan撰)玉:指富贵生活。古时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饮食精美。这两句大意是:鸣钟列鼎,玉盘珍馐的生活有什么可足贵的,但愿长久地沉醉,不再清醒过来。此二句表现丁作者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鸣钟列鼎的生活,诗人必为不足贵,精美的饮食,诗人嗤之以鼻,这决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因为要过这种生活,必须付出代价:真理、节操、自由。诗人既不愿付出这种代价,又无法改变黑暗的现实,只有寄希望于长醉不复醒了。这些诗句适于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排遣内心的苦闷和烦恼。

唐代诗人 李白 《将进酒》
37.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38.年青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
39.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朗热公爵夫人》
40.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走趁月明归。

见宋·岳飞《池州翠微亭》。这两句大意是:美好的山水令人陶醉再也看不够,直到入夜才催马踏月归来。岳飞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他为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始期转战于两湖、浙、赣、苏、皖一带。这首诗是他驻军舒州(今安徽安庆)时游池州(治所在夸安徽贵池)翠微亭所作。全诗是;“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诗人一生戎马倥偬,征尘满衣,当他忙里偷闲,登上翠微亭,纵目观赏为之战斗的祖国美丽山河时,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直到入夜时分才满怀喜悦地趁月催马而归。此名句可化用来表现旅游中为美丽的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迟迟不忍归去的心情。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池州翠微亭》
4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4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元·脱脱等《朱史·王安石传》引王安石言。这几句大意是: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王安石看到北宋当时社会政治的严重弊端,提出了变法革新的政治主张,但是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他们鼓吹“天命”论,宣扬天象的变异是时人的惩罚,借口祖宗定下的成规不可更改,煽动人们反对改革。这几句话就是针对这种攻击而言的。王安石表示:自然自有自己变化的规律,天象的变异与人事无关,因而不足害怕,祖宗的成规只适用于祖宗的时代,形势变了,法规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可因循守旧,抱守残缺;他人的议论和攻击不足忧虑,只要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就坚决地干下去。他的话具有反“天命”的唯物主义因索,充满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显示了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可用于宣传和坚持改革,也可用“天变不足畏”反对迷信和“天命”思想,用“人言不足恤”表示不怕他人的议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朱史·王安石传》
43.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魏征上疏。疵(cī):毛病,缺点。这两句大意是:小的善举不能移掩饰众多劣迹,小的毛病也不能妨碍人的高尚品德。人是复杂的,恶人也可能有某些善举,好人也可能干些蠢事。那么怎么评价一个人呢?应该看其主流。主流是坏的,即使他干些好事,也掩饰不了其邪恶的本质;主流是好的,即使干了些蠢事,也仍然是个好人。可以此二句说明看人应从本质上看,不应看其一时一事,而应看其全部的表现。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
44.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疵(cī刺):小毛病。本句大意是:不能因为一点儿小毛病就损坏一个大的器物。这句话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缺点,不能吹毛求疵,因小失大,看人待事都应这样。可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及衡量人才的标准。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博喻》
45.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只看人下一步棋,不足以判断他的智慧;只听人弹根弦不足以知道他的悲伤。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