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名言

1.浮荣不足贵。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2.人心不足蛇吞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本句大意是:人心不知道满足,就像蛇想把大象吞下去一样。比喻贪心不足,多用来讽刺或埋怨别人贪得无厌。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
3.信不足,安有信。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4.貂不足,狗尾续。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
5.预言是不足凭信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6.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雕虫”本指雕刻虫书。所谓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古代的虫书这种篆字,即以纤细曲长的笔画所写的字体,多由鸟虫形体发展而来。现在仍有“雕虫篆刻”一语,说的就是这种雕虫鸟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扬雄在《法言·吾子》一书中自问自答说:“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翻译成白话的大意是 “有人问我扬雄:‘你少年时喜欢写辞赋吗?’我回答:‘是的。只不过是孩童写写画画的小技能罢了。’稍停一会儿我又说:‘大丈夫是不会干那小玩意儿的啦! ’”显然这里把填定辞赋比作小事、小技,“雕虫篆刻”是令人看不起的儿童画图般的“小儿科”呢!此后,李白说过“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的话;《北史·李学界专》还有“雕虫小技,吾不如君”的谦词。这两处用了和今日一样的“雕虫小技”,虽也指微不足道的小文字技巧,却用于自我谦虚了,意思是“我这点写作小本事,绝对不如你呀!”因此,现在既可用于贬斥他人的小技能,也可以用于自我谦虚之辞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吾子篇》
7.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代文学家 韩愈
8.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这两句大意是:词汇不充足,不能写成完整的文章。韩愈的原句是:“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他以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作为比喻,说明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有充足的词汇。如果辞不达意,或者结构不完整,就“不可以为成文”。可见要写好文章,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初学写作者更要注意词汇的积累。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答尉迟生书》
9.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10.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代医师与道士 孙思邈
11.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

唐·孟郊《邀花伴》。春不足:形容春意不浓。这两句大意是:边塞春意不足,十里才能见到一朵花。诗句以白描手法,写出边塞的荒凉春景。在内地,春天一到,到处是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而在边塞,只能从难得见到的花草中透露出一些春回大地的信息。可用以描写边地微弱的春光。

唐代诗人 孟郊 《邀花伴》
12.选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达:显贵。穷:田窘。这两句大意是:地位显赫也不足以为贵,处境困窘也不足以为悲。李白所处的时代,小人得志,贤人受屈,李白“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在这样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他置荣辱于度外,羞与小人为伍,认为他们“达亦不足贵”;他傲岸不屈,坚守节操,认为自己“穷亦不足悲”,从而表现出高洁的人格和豁选大度的胸怀。这两句可用于表现蔑规权贵、守贫不阿的情怀。

唐代诗人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3.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斫(zhuó茁)却:砍去。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这两句大意是:如果砍去月亮中的桂树,那么她洒向人间的清白光芒应会更多。月亮的光芒照亮了漫漫长夜,月中的桂树引起了人间许多美好的遐想。但诗人却从另一个角度产生奇思,认为月亮上有桂树之荫,毕竟是美中不足,“~”。这是感叹,也是新奇的设想,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孜孜追求。它一反众说,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辛弃疾《太常引》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即是由杜诗名句化来。这两句诗可引申以说明有些事物是美好的,但又存在某些不能尽如人意的缺憾,如加以改进,将会更加美好。

唐代诗人 杜甫 《一百五日夜对月》
14.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纲纪。汉代书法家 崔瑗
15.老年不足耻,所足在自耻。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