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送邢桂州》其一。这两句大意是:日落时,斜阳洒在水面,江湖反光强烈,呈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潮水涨起来了,日没水底,光照度明显下降,天地呈现出一片青灰的颜色。诗人以画家对色彩的高度感受力,敏锐地抓住物象在不同光照下的明度变化,把亮白、暗青的色彩状态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正因为作者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高度的绘画修养和纯熟的文字工夫,才能一语道出人们经常看到却说不来的色彩变化特点。
唐代诗人 王维 《送邢桂州》唐·王勃《咏风》。这两句大意是:当日落西山,山山水水都寂静下来进入梦乡时,她(风)又吹响了松涛,为您奏起了美妙的乐章。《咏风》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把风的动态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并赋予人的感情。风卷松涛本是自然现象,作者却说是“为君”奏乐,是有意识的行为,把风描绘得栩栩如生,脉脉多情,给诗增添了意趣。拟人手法运用得体,可使形象生动,平添诗情,写作上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王勃 《咏风》唐·裴迪《白石滩》。白石滩:王维辋川别墅风景之一。这两句大意是:夕阳的一抹余光已经下落,辋水笼罩上寒意,暮色苍茫,天上的浮云也暗淡失色。这是作者与王维同咏白石滩之作,写日光下沉后白石滩的景色。写日落后的景物可作参考。
唐代诗人 裴迪 《白石滩》唐·杜甫《秋野》。晚照:指傍晚西天的彩色云霞。这两句大意是:远处的江岸上,铺着白色的秋沙;连绵起伏的山峦间,铺着通红的晚霞。前句写水边,后句写山头,秋沙白而晚照红,寥寥数字,构成一幅美丽的江间晚照图。可用来描写水边日落之景。
唐代诗人 杜甫 《秋野》宋·朱熹《晚霞》。这两句大意是:夕阳落下去了,西南方向重峦叠嶂,不知它究竟落到哪个山峰后面?只见斑斓的晚霞从山峰之间的空缺处漏出来,若断若续,横亘千里,蛤天边留下一抹残红。诗人捕捉住傍晚时分为时不长的天际景色,生动如画般描摹出来,写落日晚霞可资借鉴。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晚霞》元·周权《秋日》。这两句大意是:晚云浮向天边,山岭的状貌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夕阳在江头落下,一行行秋雁的影子横过长空。写暮色降临而以山容黯淡形容,写天色已晚而以日落江滨形容,真切生动,“雁影横”的意境尤为优美。可化用来描写江边的傍晚景色。
元末诗人 周权 《秋日》唐·唐求《题常乐寺》。这两句大意是:夕阳西斜,回顾江头,一片晴云已从后山落下。诗人明写晴云落于后山,暗示夕阳落于前山,表达委婉。可用来描写江边日落的情景。
唐代诗人 唐求 《题常乐寺》唐·刘禹锡《迭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烟:指海雾。螯背:《楚辞章句》:鳌,大龟也。鳌背,指碧绿色的龟背状的波涛。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宽阔。鲸波:鲸鱼掀起的狂波,泛指海上巨浪。过两句大意是:海雾开处,龟背似的海波一望无际,千寻碧色;落日映照下的海浪万顷似金,广阔无边。写海上奇观,气势浩大,色彩绚丽,可化用以描写海上景色。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迭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明·李梦阳《别徐子祯卿得江字》。啼庙日:鷓鸪在黄陵庙口啼叫。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胡畔。斑竹:紫竹,竹身有紫色或灰褐色斑纹。传说舜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思帝不已,泪下沾竹,竹皆成斑,故又称湘妃竹。这两句大意是:日落黄昏时分,鷓鸪鸟在黄陵庙前啼叫,清澈的湘江水和斑烂的湘竹影映照在船窗之上。这是诗人送朋友去楚地,想象他到楚地后的所见所闻,诗中充满了惜别之情。因为鹧鸪啼叫的声音类似“行不得也哥哥”,诗人借以寄语楚地去不得,有盼其早归之意。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 《别徐子祯卿得江字》清·袁枚《碧纱橱避蚊诗》。蚊虻:这里是偏义词组,单指蚊。这几句大意是:我怀疑蚊子是盗贼变成,日头一落胆子都大起来,乘着黑天啸聚成群,竟然一呼百应,发出蔽天的叫声。诗句用“贼化”来形容蚊子的可恶,确为别出心裁。接下三句历数蚊子“贼化”的表现:白天不知躲到了哪里,天一黑胆子都一个个大起来,从躲藏处蜂拥而出,一呼百应,啸聚成群,啸声竟然达到“蔽天”的程度,可见蚊之多及其无所顾忌,实属胆大妄为。无奈诗人只好退避三舍,躲进碧纱橱了。诗句从无可奈何的诙谐中透露出厌恨之意。
清代诗人 袁枚 《碧纱橱避蚊诗》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嚯(huò霍)光芒闪烁的样子。矫:矫健。这几句大意是:(舞剑器时)剑光闪烁,好像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舞姿矫键轻捷,好像群神驾龙飞翔;始舞时前奏的鼓声暂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罢舞时剑影收拢,好像平息下来的江海凝聚着青光。~四句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作了具体描写:前二句状其忽然而伏,忽然而起;后二句状其忽然而来又忽然而罢,变化莫测,出人意表。描写矫健的剑舞或击剑时可作参考,用博喻描绘舞蹈的方法也可借鉴。
唐代诗人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