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名言

1.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 拉伯雷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鹤鸣》
3.前事昭昭,足为明戒。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二道》。昭昭:清楚明白。戒.教训。这两句大意是:历史上的事情清楚明白,完全可以作为后世借鉴的明镜。历史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各种不同事件的面貌。后人应以前事为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见《战国策·赵策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此二句重点强调了“昭昭”,意为这些教训是很明白清楚的,能否引以为戒,完全在个人了。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二道》
4.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
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师:榜样,师表。这两句大意是: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此二句“精警的语言,告诉人们决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将前事作为老师,时时提醒自已,引为鉴戒。此二句和“前车之覆。可以为鉴”一样,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一》
6.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其一。“三折”句:事见《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这两句大意是:百战百胜的将军.有时也难以识破敌人的诡计;多次折过胳臂的人,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前句说:战争是复杂的,胜败难以预料,即使是百战百胜的将军,也有难以识破敌人诡计的时候.“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便是这个道理,因而不可因一次胜负,便加以指责褒贬。反之,久病成良医。多次失败的将军,只要能认真总结教训,一样能打胜仗,因而不可轻视败军之将。可用此名句说明胜利者不要自满,失败者也不必泄气,挫折和失败能使人长见识,学本领。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学阮公体三首》
7.经验就是熟谙事物的总体。 胡克
8.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9.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巴人
10.生命由种种经验而千锤百炼。德国文学家,历史学家 蒙森
11.经验和毅力,是成功的双足。
12.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李嘉诚
13.宗教是人类经验最低沉的声音。英国诗人,Matthew Arnold 马·阿诺德
14.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15.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
热门名言

1.智慧的名言

2.恨的名言

3.法制的名言

4.力量的名言

5.美德的名言

6.咖啡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王充的经典语录

2.安意如的经典语录

3.白岩松的经典语录

4.韩愈的经典语录

5.时寒冰的经典语录

6.海塞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