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扬雄《法言·问道》。可:合宜。因:因袭,继承。否:不合宜。这两句大意是:对于过去的遗产,合宜于现在的,就维承;不合宜现在的,就变革。对于遗产,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等等,也不论是理论的或具体方法措施方面的,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就是古为今用。一切适宜于现代的就继承,一切不适宜于现代的就变革。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一切以适宜于现代为准。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如何对待以往的遗产,也可用于说明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问道》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与:参与、相关的意思。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这里孔子所讲的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泰伯》汉·扬雄《太玄·玄搞》事物发展达到一定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限度。就不会发生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又表现为因、革交替。“因”指事物的继承关系。“革”指事物的创新变革。在扬雄看来。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创新过程中又不能离开继承。正如他所说:“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扬雄这些辩证法思想,虽然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但也是有因有革。有所发展。
西汉学者 扬雄 《太玄·玄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