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春秋·孔子《论语》
自己的言行不端正,怎么去教化别人?指先要端正自己,才能去教育别人。
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论语·几佾》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论语·雍也》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论语·先进》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论语·公冶长》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论语·八佾》更多 关于端正的经典语句
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明代医家 周履靖 《锦笺记》汉·刘安《淮南子·缨称训》。这两句大意是:只要自身正直,品行端正,与一切邪恶的人和事无染.就能自行抵制各种邪恶的侵蚀。~说明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站得正,走得直,特立不倚,临财不苛.廉洁自守,心地纯正,一切邪恶的人不敢相犯则众邪自息。俗语说“邪不压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这个意思。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缨称训》提升学识水平以使心气平和;行为端正,思虑远大。
字严晋·傅玄《履铭》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履铭》清·吴锡麒《春从天上米》[台古山空]。这几句大意是:在湛蓝的海色衬托下,一轮火红的朝阳早已从东方天际飞出,端端正正地悬在空中。以海色衬红日,色调鲜明。以“飞”字状日出之速,富于想象力。可用来描写海日升起的景象。
清代文学家 吴锡麒 《春从天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