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语录

46.白日一照,浮云自开。

宋·苏轼《贺范端明启》。这两句大意是:太阳出来一照空中的浮云都消散了。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说的是自然现象,而苏轼借以表达的原意是:皇帝的恩光一照,范氏原来由于被剥夺袭承祖上功名而产生的种种忧郁、晦气,便都捎失了。这两句可以用来说明天象,也常被用来说明社会现象:或真理一出,流言皆消;或正气一树,邪恶全遁。

《贺范端明启》
47.危言危行,独立不回。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危言危行:直言直行。回:改变。这两句大意是:为人豪爽,心直口快,说话不拐弯抹角,办事也不拖泥带水,而且有独到见解,敢作敢当。可用来描写性格爽直的人。

《杭州召还乞郡状》
48.罗织语言,以为谤讪。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罗织:编造,虚构。谤讪(shàn善):诽谤讽刺。这两句大意是:编造慌话,虚构罪名,用来诽谤别人。可用来形容那种居心叵测、造谣生事、陷害无辜的人。

《杭州召还乞郡状》
49.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初心:本意。这两句大意是:坚守本来的宗旨,始终不改变。这两句可用来形容那种始终坚持自己主张的人。

《杭州召还乞郡状》
50.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报国;报效皇帝,忠于国家。已:止一这两句大意是:我报效国家的忠心坚持不渝.一直到死而后止。这是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即元有祐六年(公元1091年)五月十九日给哲宗皇帝上的奏状。当时皇帝欲把苏轼召还朝廷,予以擢用,而苏轼鉴于屡遭党人的诬蹈迫害,特别是“乌台诗案“险些丧命,至今心有余悸。今若被皇帝召还,必遭党人猜忌.引起祸患。为了全身远祸,苏轼上书皇帝,乞请到“重难边郡”,并表示“~”。这两句和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相近,表示为国家为朝廷竭诚尽忠,至死方止。现在表述报效坦国,忠于人民的决心时,~两句仍可以化用.

《杭州召还乞郡状》
51.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宋·苏轼《恩治论》。立:定好规模策略。卒:结果。这两句大意是:办什么事情,若开始时没定好规模策略,那么结果一定不成功。这两句和苏询所说“君子慎始而无后忧”(见《上文丞相书》)意思相近。如果开始便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那样将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基础一开始就未打牢,怎么能办成事情呢?

《恩治论》
52.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这两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会成渠,不必事先忧虑。这两句在原文中是说:自己在黄州虽然经济拮据,但节俭度日,生活还过得去;到时真遇到困难,另想办法,~。意即车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忧虑,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襟怀。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将顺利完成。

《答秦太虚书》
53.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宋·苏轼《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己下上第一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这两句大意是:心神不定,坐立不安,食而不觉其味。可用来形容心神不定,悲苦焦急或苦闷时的情状。

《赐文武百寮文彦博己下上第一表请皇帝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
54.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宋·苏轼《策略第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是自己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只要说了的就没有不照着去做的。“知无不言”,或褒或贬,或驳或荐,不避亲仇,这是为人坦率,诚实、无私的表现;“言无不行”,达是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表现。这些都是正直的人说话行事的准则。

《策略第三》
55.拨乱反正,承平百年。

宋·苏轼《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二首》。承平:太平无事。这两句大意是: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使国家有长期的太平。这两句可用于颂扬动乱平息出现了太平而有秩序的社会。“投乱反正”已成人们习用的成语。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二首》
56.呼之则来,挥之则散。

见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这两句大意是:叫他们,他们就聚拢来;一挥手,他们就散去了.原文说:“决大策,安大众,~者,唯世臣巨室为能”,讲的是治国安民之道,认为只有“世臣巨室”才能指挥调动大众。现在可用来形容指挥群众、调动军队等行为,也可用来形容领导者的指挥、控制能力。

《王仲仪真赞序》
57.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见宋·苏轼《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理:道理。力:暴力。这两句大意是:(对待百姓,)易于用道理使其服从,难以用暴力去战胜。不论是上级对下级.或是普通人之间,以理服人,可以使他口服心服;若一味以暴力相强,也许能使他顺从一时,而终不能使他心服。这两句可用于说明无论治理社会,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善于以理服人,不可以暴力强制。

《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
58.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见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穷:窘迫,不得志。这两句大意是:人在不得志的时候,理想与原则是不能遗忘、放弃的;人在老之已至的时候,仍应该坚持学习。此条实际上是苏轼的自勉。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文豪,然而一生抑郁不得志,屡任职事,屡遭贬谪,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奉行儒家“达则兼济,穷刚独善”的原则,几经磨难面其道不改,孜孜学习,毕其一生,表现出执著的进取精神。

《黄州上文潞公书》
5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见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后赤壁赋》
60.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见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言无所择:言语来不及加以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有了感触,马上就要表达出来,来不及斟酌词句。可用来说明人们讲话或写文章时措辞虽有不当,表达的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代滕甫辩谤乞郡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