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经典语录

46.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窟:洞穴。这两句大意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旬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战国策·齐策四》
4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8.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
49.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
5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见《战国策·赵策一》,容:容貌,用作动词,修饰打扮。这两句大意是: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在原文中,这是豫让决心为重用,信赖自己的知伯复仇时说的话。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们的一种典型心理,所以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又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而经常引用,其中前一句体现了一种不分是非的报恩思想和侠义精神,现在引用时应慎重。

《战国策·赵策一》
51.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委:弃置。蹊:小路。不振:不可挽救。这两句大意是: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躇上,祸患就无可挽救了。质于秦国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不久,秦国的樊将军也叛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燕国太傅鞫武谏遭:“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意思是暴戾的秦始皇对太子丹的逃归已有积怨,何况又听说太子丹收纳他的叛将.这实在太危脸了,就像把内扔到饿虎出没的路上,必然招致祸殃。后世就以“委肉虎蹊”的成语,比喻处境十分危硷,灾祸就要来临。

《战国策·燕策三》
52.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这是范睢游说寨昭王时说的话。寨昭王原先采取越韩、魏而攻强齐的战略方针,劳师袭远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后,劝说昭王放弃原先的政策,政用连结远邦,攻伐邻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的战略。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后来人们把~发展为。“得寸进尺”的成语,形容人得到了一寸,还想得到一尺,贪得无厌,欲望永不满足。

《战国策·秦策三》
53.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这两句大意是:受奖赏的必须是有功之人,受刑罚的必须是有罪之人。封建社会中,由于血缘、裙带、门第、等级等关系往往造成有功不奖、有罪不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唐·房玄龄《晋书·刘毅传》)。韩非从另一角度说“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韩非子·难一》),和~道理相同,都是讲要劝善惩恶,赏罚分明。

《战国策·秦策》
54.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55.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56.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57.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说苑·政理》
58.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日中:太阳运行到中天,即正午。移:指日向西移动。亏:缺。这几句大意是:太阳运行到中天则向西移,月亮满盈后就会亏缺,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由兴至盛、由盛转衰的客观规律而运行变化。当其发展到极盛阶段之后,由于某种条件的作用,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注意到事物的这种特性,对于人的处事、立身都是有益的。

《战国策·秦策三》
59.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藉于权:凭借权宜、权变。务兴于时:务必乘势而起。

《战国策·齐策五》
60.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汉·刘向《新序·节士》。这两句大意是:人没有财产叫做贫穷,学习了知识却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叫做弊病。前句打比方,后句见正意。贫穷的人一无所有,生活很拮据,被人瞧不起,十分难堪;学了知识却不能付诸行动,不能发挥知识作用的人,无异于酒囊饭袋,于社会无补而有累,同样十分难堪。贫与病,都是可怜而又可悲的,二者相提并论,突出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新序·节士》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