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名言

1.家私不论尊卑。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2.一家有一家风骨。明代学者 费经虞
3.商人以四海为家。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4.亲人不睦家必败。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
5.家庭是文明的核心。 杜兰特
6.爱家的人才能爱国。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
7.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上李尚书书》。赤心:赤胆忠心。事:侍奉。上:君王。这两句大意是:忠心侍奉君王,忧虑国事就如忧虑家事一样。君国一体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的人共有的思想;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安危盛衰忧怀如焚,一方面是对君王忠贞不二。他们生活在君即是国的家天下时代,我们不必过多地苛求他们,而要看到他们爱国如家的高尚情操。这两句可用来表现封建时代忠君忧国之士的爱国精神,也可用“忧国如家”表现古今忧国忧民之人的胸怀。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上李尚书书》
8.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9.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景:积累。垂堂:靠近屋檐处。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是家有万贯,其富无比,也保不定会遇到屋檐上掉下瓦片伤人的危险,因此要小心谨慎,不要坐在屋檐下。这是司马相如为劝戒武帝而引用俗语打比方。他曾跟随汉武帝到长杨宫苑囿射猎。当时,武帝喜欢单独搏击野猪、熊、虎等猛兽。司马相如怕武帝遇到不测.上疏劝谆.其中借用这一当时流行的俗语说明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此句以假设的方法打比方,讲道理,具有警世约行的意义。今天仍有人在杂文等文学形式中使用它来阐明谨慎行事,防微杜渐的道理。其中所包含的富人生命特别足贵的思想不足取。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0.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这两句大意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古人提倡的这种为国忘家、为公忘私的精神,与当今提倡的无私奉献是一脉相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值得继承。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
11.家富势足,目指气使。

汉·班固《汉书·贡禹传》。目指:动目以指物,即不说话而用眼睛示意。气使:出气以使人,即用神情支使人。这两句大意是:家产富有,势力显赫,常用眼神气色指挥别人。这是汉时大臣贡禹给皇帝上书中的话。他指出当时社会败坏,奸邪横行,一些行为连猪狗都不如的人,~,也成了“贤”者。“目指气使”后来写作“颐(yí宜)指气使”。颐,即腮帮子。北宋·孔平仲《续世说·谗险》:“朱梁李振,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用“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支使别人时的傲慢神态,是非常形象贴切的。这个成语现在还被广泛使用。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贡禹传》
1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春秋·管仲《管子·禁藏》。索:找寻。这两句大意是:福气不会自己选择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己寻人而降。无论是福气还是灾祸,都不会自动上门,而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导致的。所以要获取幸福就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要避免灾祸就要自己去注意预防。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禁藏》
1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克:能够。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这两句大意是:能够辛勤地为国效力,能够节俭地操持家政。这是两句著名的格言,成语“克勤克俭”就本于此,意思是又勤劳,又节俭。现在常提的口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即是继承~而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贫穷应该坚持它,就是将来我国成为先进富有的国家时也不应该丢弃它。

《尚书》 《尚书·大禹谟》
1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1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军事家 霍去病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