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 观寡》自古以来国家统一分裂的局势,往往取决于民心。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美芹十论·观寡》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度外:常规之外。周:救济,这里是治理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能不按传统的常规去任用人,这样才能把天下治好。一个国家,一十社会治理得好坏,用人是关键。一般当权者也想罗致人才治理国家,可他们常喜欢任用能迎合自己好恶的人,或按陈规旧矩,传统标准,固定框框去选才,这样选出的人决难完成大的事业。宋代政治革新家范仲淹很欣赏请葛亮的用人方法。《梦溪笔谈》记载:“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己之好恶而不自知之。”用度外人,实为高明之举。
北宋科学家 沈括 《梦溪笔谈》宋·毕仲游《试补人议》。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余,人浮于事,是国家最大的弊病。可用于精减政府浮冗人员。
北宋学者 毕仲游 《试补人议》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本句大意是:祝愿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成美满的夫妻。在长期的封建杜会中,“门当户对”的择偶标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形式,成为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严重阻碍。《西厢记》,描写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和胜利,并在他们的美满结合中发出了“~”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提出“有情”是青年男女择偶的唯一标准,婚姻应建立在自觉自愿、由当事人自己主宰的基础上,这无疑喊出了封建杜会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声,成为数百年米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斗争的号角。在今天,一些旧的封建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消失,在婚姻上还存在。好事多蘑的现象,而~仍然是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心:思想,愿望,情感。本句大意是: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此句可用来说明要时时想着人民,为人民着想。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鲍宣传》议·司马迁《史记·设郑列传》。令使。重(ohóng虫)足:叠足而立,困恐惧而不敢移动。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因害怕而不敢止视。这两句大意是:将使天下人叠足而立,侧目而视,恐惧非常。张汤是汉代有名的酷吏,治狱穷追深究,滥用刑法,以至臣民畏惧。他还要修订法令,遭到汲黯的坚决反对。两人在武帝面前辩论,汲黯怒骂张汤说:“如果按体张汤的主张行事~。现在形容在某种反动势力高压下,人民敢怒而不敢言时可借用这两句名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设郑列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这两句大意是:胆子大,天下什么地方都能走到;胆子小,一步也难以走动。凡做事,首先须要有胆量,有勇气。有胆,再难到的地方也敢去,再难做的事情也敢做,这才有取胜的可能。相反,如果胆量小,凡事谨小慎微,萎萎缩缩,再易做的事也不敢做,再易到的地方也不敢去,这就无异于自己把自己捆了起来,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句中以“大胆“与“小心”两相对照,两种胆量,两种结果,对比鲜明,发人深省,这种对比说理的方法可以学习。这两句可用来鼓舞人们的进取拚搏精神,告诫人们不要作谨小慎微,裹足不前的小脚女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三章。至柔:最柔弱的东西。驰骋:腾越穿行。汉帛书甲本作“驰骋于”,乙本“于”作“乎”,义同。这两句大意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从功用的角度说,老子的哲学可以说是“守雌”、“守柔”的哲学,他非常强调弱的作用。三十六章说:“柔胜刚,弱胜强”,其结论是“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在这里,老子一方面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同时也看到了正反、强弱的相互转化。物各有长,也各有短,其用不一,这两句话正可说明这种道理。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二章。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长斗短,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同他争斗。老子宣扬的是以退为进,勿与人争的哲学,今天对这句话要有新的解释。不与人相争,怎能立于不败之地?但争,要以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才行。“不争”不是放弃努力,相反,却要埋头苦干,做出实绩来。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而以成绩和实力去争,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牧民篇》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雌黄:一种矿物,可做颜料或退色剂。古人抄书、校书常用雌黄涂政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本句大意是:没有读遍天下书,不能随便校改别人文章。此条阐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求实精神。校改文章或品评前人著作,一定要有一个坚实的前提——一遍观天下之书,具有相当高的鉴别能力与分析能力,否则便有妄下雌黄之嫌。~的观点,对于形成我们民族的治学传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即使对于今人,也仍有其借鉴意义。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