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名言

31.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逆萌:预先发端。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
32.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33.气不可以不贯,不贯则虽有英词丽藻,如编珠缀玉.不得为全璞之宝矣。

唐·李德裕《文章论》。气:气势。贯:连贯。英词丽藻(zǎo早):华丽的辞藻。藻,诗文中工巧的词语称为辞藻。缀:连。璞(pú葡):束经雕琢的美玉或蕴含美玉的石块。这几句大意是:写文章气势不能不连贯;如果不连贯,即使有华丽的辞藻,也像连申起来的零星珠玉,不能成为完整的宝石了。这几句以“编珠缀玉”祁“全璞之宝”作对照性的比喻,说明写文章应有通贯全文的气势,使文章中心明确,脉络清晰,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否则即使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辞藻,也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是经验之谈。我们在写文章以前,必须有谋篇布局的总体构思,有通贯全文的主线和脉络,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切不可光在搜集辞藻上下工夫。

唐朝政治家、诗人 李德裕 《文章论》
34.如果你打算谋求一己的幸福,你就不要为扬名显迹而培养这种才赋。我本人就把文学作为我的职业,并奉献了我的一生,对我的选择,从未有过片刻的懊悔。然而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告诫每一位向我寻求鼓励和忠告的年轻人,最好不要选择这样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英国桂冠诗人,湖畔派诗人之一,1813年被国王封为桂冠诗人 罗伯特·骚塞 《罗伯特·骚塞致夏洛蒂·勃朗特》
35.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快乐与痛苦交织的过程,写作既是脑力也是体力的很大消耗,尤其是长篇小说,所以作家首先还是该有个健康的体魄。我的获奖确实会有一些短期效应,但很快就会过去,因为文学创作不是运动,它是高度个体化的、个性化的劳动,作家还是该安静得思考、工作,任何热闹都是短暂地。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6.我这个撤退实际上也是一种作家的用语,实际是向民间文化里面搜取创作资源,从个人经验里面寻找创作灵感,这是我从1987年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一个追求,到了《檀香刑》,所谓的“大踏步”,直接汲取民间的这种通俗戏曲的样式放入小说中。《檀香刑》是一个典型的把小说和戏剧嫁接的文本,里头有很多寓意和民间戏曲,例如传统的“茂腔”,我如果直接这样称呼会影响了我的构思,为了避嫌,改成“猫腔”的话我就可以随意写了。“撤退”是军事术语,文学创作上用它来描述其实很不准确,就像时尚一样,什么叫时尚?什么叫前卫?什么叫后卫?50年前的服装,中山服,现在我们穿了,也很先锋,如果我们现在有人穿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装、长袍,又变得很前卫很后现代了,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无所谓古和洋,无所谓先锋和后卫。现实主义的写法,前面的高山已经不可逾越了,对我们来讲,在小说的形式上追求点新意。《生死疲劳》形式上有一点章回体,写作时会很方便,这一章要写什么,读者阅读也很方便。我看到批评家讽刺我,雕虫小技。

人物周刊:您说,《檀香刑》是一次“大踏步的撤退”,《生死疲劳》也是某种撤退,这种“撤退”与“回归”会一直进行下去吗?您心中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