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名言

1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17.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

见宋·欧阳修《魏梁解》。劝戒:规劝警戒。切:恳切。信:诚实,这两句大意是:对人心意深厚,其规劝警戒也就会恳切,说话诚实,话语就会善恶分明。只有对人用心深厚,劝戒才会苦口婆心,情意恳切;只有说话算话,话语才能分清是非善恶。这样被劝戒的人就会明白你的诚挚情意和良苦用心,乐意听取你的意见和劝告。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魏梁解》
18.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西汉文学家 贾谊
19.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这几句大意是:行善做好事的,终究会得到好的报答,作恶做坏事的,到头来终会有坏的报应;当时未报,不等于不报,而是时间早晚而已,时辰一到,终当有报。这几句已成人们的口头熟语,使用率很高。看起来似乎在宣扬因果报应,事实上它确实概括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具有劝善戒恶的作用,人们应当引为鉴戒。现多引以说明干坏事、作恶的人,不要光看一时得意,到头来终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明代施耐庵《水浒传》和高则诚《琵琶记》中都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速与来迟”的话,与~几句意思相同。

无名氏 《来生债》
2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欲:希望。恐:害怕。这几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急切地希望让别人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好;作了坏事唯恐别人知道,这一定是极大的坏。若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去作好事,自然不是真善;同样,若是作了坏事而又一味掩掩盖盖,销赃灭迹,定是犯有大罪。这两句用以告诫人们为善不要张扬,为恶不要掩饰,而要从速改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治家格言》
2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2.本来善恶根源的不可解,就是宗教发生的一个原因。 李大钊
2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24.女人最可贵的两种品质,那就是:辨别善恶的能力和羞耻心。意大利民族复兴时期历史学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 乔万尼奥里
25.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26.寻求善的人只有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而恶则不用找就来了。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2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汉?王符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28.出于自然这个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变成了恶。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29.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30.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美国作家 纳·霍桑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