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宋·欧阳修《魏梁解》。劝戒:规劝警戒。切:恳切。信:诚实,这两句大意是:对人心意深厚,其规劝警戒也就会恳切,说话诚实,话语就会善恶分明。只有对人用心深厚,劝戒才会苦口婆心,情意恳切;只有说话算话,话语才能分清是非善恶。这样被劝戒的人就会明白你的诚挚情意和良苦用心,乐意听取你的意见和劝告。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魏梁解》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这几句大意是:行善做好事的,终究会得到好的报答,作恶做坏事的,到头来终会有坏的报应;当时未报,不等于不报,而是时间早晚而已,时辰一到,终当有报。这几句已成人们的口头熟语,使用率很高。看起来似乎在宣扬因果报应,事实上它确实概括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具有劝善戒恶的作用,人们应当引为鉴戒。现多引以说明干坏事、作恶的人,不要光看一时得意,到头来终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明代施耐庵《水浒传》和高则诚《琵琶记》中都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速与来迟”的话,与~几句意思相同。
无名氏 《来生债》明·朱柏庐《治家格言》。欲:希望。恐:害怕。这几句大意是:作了好事急切地希望让别人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好;作了坏事唯恐别人知道,这一定是极大的坏。若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去作好事,自然不是真善;同样,若是作了坏事而又一味掩掩盖盖,销赃灭迹,定是犯有大罪。这两句用以告诫人们为善不要张扬,为恶不要掩饰,而要从速改正,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治家格言》汉?王符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