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名言

16.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易中轻: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这两句大意是:好事、善事都是从艰难的地方经过艰苦奋斗得来的,少年要有志向,不要尽从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轻松愉快。此二句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成就犬事业必须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才能成为打虎的英雄。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溺于嬉戏,是决成不了大事业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认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便是此二句的最好注释。可以此教育青年人应有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

唐代诗人 李咸用 《送谭孝廉赴举》
17.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李贺《嘲少年》。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怎么能长久是少年,大海尚且会变为桑田。人生由幼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壮年、老年,以至于最终死去,这是一个规律,谁也逃避不掉,谁也不能青春长驻,即使大海,尚且在大自然的变迁中变为桑田呢!诗句提示了人生短促,青春不能长驻的规律,富有强烈的哲理性,在“海波尚变为桑田”的对比村托之下,说服力更强。可用于劝戒人要珍惜青春,也可用于劝戒少年人不可鄙薄老年人。

唐朝诗人 李贺 《嘲少年》
18.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李白《上蔡邕》。宣父:对孔于的敬称。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尚且敬展后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此名句用《论语·子罕》中的典故,阐明应该重视少年有为的后生。孔子在《论语》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者之不如今也”。此条引经据典,为自己立论找到了一个坚实、有力的依据,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宗经”、“征圣”传统的久远影响。

唐代诗人 李白 《上蔡邕》
19.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这两句大意是:人在少年时辛辛苦苦学习与锻烁,那是在为终身大事奠定基础,切莫在那段宝贵的时光中有一时一刻的怠情,这是劝戒后生努力进取,切莫荒废时光的名句。诗句长于说理,朴素实在,通俗易懂。首句从努力学习与人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出发,说明“少年辛苦”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性,为后边的劝戒张目。正因为如此,,“莫向光阴情寸功”一句,给人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极其自然的感觉。这种手法使诗句的劝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令人生厌的教训意味。

唐代诗人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20.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尽轻肥。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五陵:唐时长安城中贵族聚居之地。轻肥:轻裘肥马:指生活豪华。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少年时的同学大多已飞黄腾达,长安城里的贵族个个都是轻裘肥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里,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纨绮子弟们官运亨通、生活豪奢、神态自得的情形。而作者当时却飘泊西南,济世之志无由施展,这两句也流露出有志难伸的抑郁不平的情怀。可用来讽刺那些少年得志、生活奢靡、趾高气扬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
2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诗》。这两句大意是:少年时代适宜学习,到年老时再学就难有成就。因此,从少小开始,哪怕一寸光阴也不可以轻易放过。这是两句说理诗。作者以老年就学与少年就学的对比及其反差为例,说明珍惜光阴的重要性。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概括,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的总结。因此,这种诗句与名言,具有很强的警世醒世的意义。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偶成诗》
22.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23.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唐代诗人 张籍
24.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25.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苏步青
26.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 《名贤册》
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代诗人 杜荀鹤
28.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清代诗人 袁枚
29.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
30.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少年人,早打点。

清代儿歌《早打点歌》。这几句大意是:日月像棱行,光阴似箭飞,少年人应该早些作准备!这是一则劝诫少年儿童珍惜光阴,抓紧学习,为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准备的儿歌。打点,本来是收拾、准备的意思,这里用“早打点”代指早早抓紧学习,为明天、为将来作好准备,既含蓄蕴藉,又通俗易懂,且不乏几分幽默感。而前两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由于其比喻形象传神,精警简约,已成为日常口语,习用至今。

《早打点歌》 《早打点歌》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