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猿》。饶:尽管,即使。这几句大意是:月色明净,青烟朦朦,秋水无声潜流,一只孤猿含着满腹怨恨,啼叫在这凄清的中秋。叫声哀怨欲绝,闻者肝肠似断,即使是黑发少年,如今也愁白了头。诗句极写猿声的哀凄。首句先以明月、青烟、暗水烘托出一个淡远、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次句再以“孤”字显出猿之处境,以“恨”字表现猿之内“情”,然后逼出“叫”字,至此,猿声的哀凄不写已出。后两句又用闻者的感受作衬托。猿啼三声,欲断未断,听者已怀疑自己肝脑寸断。此情此景,使不知忧愁的少年也经受不住而愁白了头。猿声之哀凄确实撼人心魄。
唐代诗人 杜牧 《猿》见唐·杜甫《百忧集行》。心尚孩:还有孩子气。犊:小牛。这几句大意是:回忆我十五岁时心还像个孩子,身体壮实得像个黄牛犊一样跑来跑去,金秋八月庭前梨枣成熟时,一天能爬到树上成千回。这几句是杜甫五十岁时回忆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忧国忧民、愁肠百结的诗圣杜甫,少年时代原来是这样一个贪玩、馋嘴、好动、精力旺盛的调皮孩子,而不是那种小绵羊式的少年老成之辈。读了诗人的“少年回忆录”,一个活泼淘气,壮如牛犊的少儿形象宛然如见。可化用其意境描写少儿的生活情态。
唐代诗人 杜甫 《百忧集行》《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过路的行人。罗敷:《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美丽、聪明、贤惠的采桑女子。下担:停下担子。捋(lǚ吕):用手指顺着抚摩。髭(zī资):嘴上边的胡子。著:整理。峭(qiào俏)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犁、锄:这里作动词用,犁地、锄地的意思。相怨怒:指耕者、锄者回家后互相抱怨因为看罗敷而耽误了耕作。一说,因为男子贪看罗敷,回家后引起妻子的怨怒。坐:因。这几句大意是:过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抚弄着胡须;年轻人看见罗敷,故意脱下帽子去整理头巾;耕地的人忘掉了犁,锄地的人忘掉了锄;回到家里,又和家里的人互相抱怨生气,只因为贪看罗敷。这几句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后都举止失常,忘乎所以来突出罗敷之美,在艺术上别具一格。作品虽无一字从正面描绘罗敷的容貌,而罗敷之美自现,而且美得迷人,美得出奇。这种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值得学习。
《汉乐府》 《汉乐府·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