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名言

1.交不为利,仕不为禄。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2.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王维《送别》。这两句大意是: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永无尽时,任你去消遣受用。这是作者送友人归隐的诗。全诗是:“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这两句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生活的钦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生活的否定,又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词浅情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唐代诗人 王维 《送别》
3.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归与白鸥盟:回去与白鸥结盟为友,比喻隐居。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不是我的事情,还是回到家乡和白鸥结为盟友吧!公元一一九二年,辛弃疾在闲居江西十年之后又被起用,在福建任职,第二年奉命赴京都,友人为他设宴送行,这是写于饯别宴上的作品。早在十年以前,当作者第一次被罢官时,就曾与鸥鸟约盟为友,写出了“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见《水调歌头·盟鸥》)的词句;现在,尽管已经复职,他对南宋小朝廷并不抱多大希望,所以在这首词中再一次重申了“~”的意愿。果然,一年以后,辛弃戎又被罢官,又一次与白鸥结盟十年。辛弃疾是一个胸怀报国壮志并有英雄气质的人,隐居山林并不是他的本愿,而是投降派排斥打击的结果。所以,这里的~之句并不反映作者的闲适情怀,而是他在黑白颠倒的黑暗现实中被迫作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的选择。这首词以“长恨复长恨”开端,就反映了作者的满腔愤恨。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调歌头》
4.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

宋·邵雍《晚步吟》。这两句大意是:静静地跟随着芬芳的香草远去,悠闲地追逐着山野的浮云归来。诗句对仗工整,用词精当。芳草萋萋,带领着作者信步远去;白云悠悠,伴随着作者怡然归来。一个“静”字,一个“闲”字,把作者无所思、无所虑的平静安闲的心境表露无遗。邵雍生当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太平年月,在小康中安度一生,自号“安乐先生”,并把自己的住所称为“安乐窝”,这两句就正好反映了他恬淡自适的安乐生活和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邵雍 《晚步吟》
5.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燮(xié谢)《板桥题画·竹》。撩(1iáo僚):挑逗。这两句大意是,我打定主意不开花,免得招惹那些狂蜂浪蝶。《板桥题画·竹》原诗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这也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作品。竹子不开花,自然不是怕惹蜂蝶,但诗人不是植物学家,写诗也不是作学术论文。诗人在这里是借咏竹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言外之意是:我不愿作官为宦,也不求出名发财,以免遭到那些名利之徒的迫害。可以此二句写竹,或借以抒发甘于淡泊,不愿出仕的思想。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郑燮 《板桥题画·竹》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归击来兮辞》。帝乡:仙乡。期:及,至。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不是我的本愿,仙境也不可企及。上句引用《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段话,写脱尘去俗的高蹈情志。下句对“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庄子》)的求仙思想抱以怀疑。诗句在双向否定中蕴含任真自得、疏放自许的生活态度。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击来兮辞》
7.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这两句大意是:争名的人多在朝廷上活动,争利的人多在市集上出入。朝廷上多达官贵人等有名望者,市集上多赚钱谋利的经商者,故争名、争利需到朝廷、市集等地方去活动。选句可供引用形容或说明要达到某种日的.必须到特定的场合;也可用于说明各种人或各种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用法大约相当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也可以“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来形容那些无孔不入地钻营名利的人。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秦策一》
8.渔利者害多,务名者毁至。明末清初文学家 申涵光
9.钱,金数两;名,纸半张!元代诗人 陈草庵
10.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代诗人 杜牧
11.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12.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

战国·尉缭《尉缭子·十二陵》。这两句大意是:祸害的造成是由于贪图私利和亲近不正直的人。贪婪好利,则易于忘乎所以,违犯法纪,也易于与别人结怨;亲近不正直的人,则易于被这些人所蒙蔽,甚至受到这些人的陷害,这些都容易招致祸患。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轻货利,远小人,以免招祸。

战国时期军事家 尉缭 《尉缭子·十二陵》
13.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原来自大。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14.让名者名归之,让利者利归之。清朝学士 胡达源 《弟子箴言》
15.实淡泊而寡欲兮,犹咍乐而长吟。

三国·魏·曹植《蝉赋》。淡泊:平静恬淡。咍(hai嗨)乐:快乐。这两句大意是:内心平静恬淡而没有多少私欲啊,依然快快乐乐地长声吟唱。这两句托物抒怀,借赞美蝉的“淡泊”、“寡就”、“咍乐”、“长吟”等习性,抒写自己不慕名利、不求富贵的襟怀和吟啸自如、怡然自乐的心境。

三国文学家 曹植 《蝉赋》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