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浮生:人生短促,飘浮无定。故称“浮生”。这两句大意是:人生短促如作梦一般,一生能享受多少欢乐呢?作者认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所以人应当珍惜生命,在短暂的一生中。要尽情享乐。两句与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相似之处。
唐代诗人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见《左传·闵公元年》载管仲语。宴:安乐。鸩(zhèn震)毒:毒酒。鸩为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这两句大意是: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两句以“鸩毒”为喻,劝戒人们切不可沉湎于逸乐。“鸩毒”能致人死命,“宴安”能毁灭人生,比喻恰当,警戒意义很强。“宴安鸩毒”现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成语。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闵公元年》《尚书·大禹谟》。罔(wǎng网):不可。游:游荡。逸:安逸。淫:过于沉溺。这两句大意是:不可游荡于安逸,不可过分地享乐.人活着总要有所事事.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就人的身心健康来说,有工作,有休息,又有娱乐.才能充实而又健康。而过分地沉溺于安乐,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毫无价值,同时也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不可过分沉溺于安乐。
《尚书》 《尚书·大禹谟》见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忧思操劳。逸豫:闲散安乐。这两句大意是:忧心劳苦可以兴建国家,安逸享乐却能自取灭亡。后唐庄宗最初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取得成功。后来安逸享乐,沉溺歌舞,导致亡国。作者总结了后唐庄宗由兴到亡的历史教训写了此文,论述了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为统治者提供鉴戒。~两句对仗整齐,说理深刻,揭示出客观规律,是箴言警语,发人深省。后多引来告诫执政者不要因为成绩和胜利而骄傲自满,最后导致失败的下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唐·无名氏《杂诗》。这两句大意是:有花该折时就尽管去折,不要等待无花时再击攀折空树枝。唐·无名氏的这首《杂诗》又名《金缕衣》。原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抒发了莫负好时光的及时行乐的思想。此二句先从正面说:“有花堪折直须拆”,再从反面说莫要待到无花时再后悔,两句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感,节奏短促、峻急,感情热烈、奔放,读起来使人感到回肠荡气。可用以抒发“莫负好时光”的思想,也可借以抒发抓紧时机争取幸福的思想。
无名氏 《杂诗》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此:指像梦境一样。东流水:指像东去的流水一去不复返。这两句大意是:世间享乐也像梦境一样,自古以来万事就像东去的流水一去不复返。天宝三载,李白被赐盘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郁结于怀,就作此诗梦游仙境,表现他那更高更遣的追求和感慨激越的呼声。他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沉郁之感,表现了李白特有的洒脱情怀。
唐代诗人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