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名言

1.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夸:夸张。节:节制。饰:修饰。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
2.夸张是发了脾气的真理。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纪伯伦
3.有人说青春就是批判的年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批判的特点是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原则性。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4.假如人们把夸张和狂暴叫做美德,把温和与公正叫做犯罪行为,那么,这样的国家离开灭亡就不很远了。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5.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和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澳大利亚科学家 贝弗里奇
6.这人那脸,太吓人了,满脸的大搔皮疙瘩,疙瘩上面落疙瘩,说的夸张点,苍蝇蚊子不敢往上落,怕高一脚浅一脚再把脚脖子崴了!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7.我看有些作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资源,或者是他们不屑于挖掘真正属于自己的资源。很多人都在说我要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这确实是一个时代的浮躁和夸张。我现在就觉得写作真的不容易。越写越害怕。当代女作家 铁凝
8.恐惧是一面哈哈镜,它那夸张的力量把一个十分细小的、偶然的筋肉悸动变成大得可怕、漫画般清楚的图像,而人的想象力不从心一旦被激起,又会像脱缰的马一般狂奔,去搜寻最离弃、最难以置信的各种可能。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9.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0.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一篇论争文章里,任何离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字,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以充分的享受。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11.过分夸张的语言一向是我反对的,多年前我的书后面也印了很多夸张的语言,也印了很多包括国外作家给我非常高度的评价,我自己看了也不舒服,没有必要用这样的语言,相信读者的判断力,应该相信真正的好书是通过口口相传的,读者的口口相传比任何广告都更加有力。建议出版社拿掉腰封。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12.胡宾个头矮小,撇着外县口音,每一句话结尾处,都夸张地往上扬起来。他原是公社邮电所所长,因与一现役军人的未婚妻通奸被罚劳役,刑满释放后到西门屯落户。让他放牛,真是委屈了他。但谁让他鸡巴不老实呢?他让我哥哥去把跑散的牛拢到一起,他坐在向阳的河堤边,翻着电码表,口中念念有词,念着念着,眼中便流出泪水,然后便呜呜地哭,然后便大声吼叫:“屈死我了啊!屈死我了!就那么一会儿,连三分钟都不到,就把前程断送了啊!”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生死疲劳》
13.1965年底,急剧增长的人口,让上头感到了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掀了起来。政府提出口号: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县电影队下来放电影时,也在正片之前加演幻灯片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当银幕上出现那些男女生殖器的夸张图形时,黑暗中的观众发出一阵阵怪叫和狂笑。我们这些半大孩子跟着瞎起哄,很多年轻男女的手悄悄地握在了一起。这样的避孕宣传简直就像催生的春药,县剧团组织了十几个小分队,深入到各村演出一齣小戏《半边天》,批判重男轻女思想。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蛙》
14.这个不太好说,我见过谈了几十场恋爱,有很多床伴的人,也见过感情踏实稳固,一直相依厮守的人,我觉得我说不上花心,因为我这几十年就谈了那么几次恋爱,而且27岁结婚,数据上也不算夸张,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女人就是我的女儿,如果一辈子只能和一个人在一起,我就和她在一起。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稳固,但也许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就是这样。其他人会爱上我,我也许会中意其他人,但没有人能改变我和我太太的感情。我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想,指责辱骂到的高压,我无所谓。女孩子没有任何错,要有错,也是我王八蛋而已。

韩寒“婚外情”事件引起舆论轩然大波。韩寒接受周刊专访时首次作出回应。南都娱乐周刊:你自认为是否已过“花心”或者多情的人?

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15.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做“猫头鹰报喜——坏了名头”,意思是说,即便猫头鹰报告的是喜事,人们还是不喜欢它。也有人说,“一次为盗,终身是贼。”我写了几个残酷情节,就成了残酷作家,你没看到我小说中那些温柔得要死的情节吗?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其实都是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三位一体。我相信当年在菜市口处决戊戌六君子时,那观刑的人山人海中,大多是可以用善良来定义的百姓。但那些刽子手,之所以要那样夸张地表演,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善良的看客的需要。而那些受刑人,之所以能够那样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其中也有为了看客而表演的成分。这样,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就是一种合谋的关系。我这样写,是希望人能认识自己。文化大革命时,有多少善良的百姓,变成了残酷的帮凶。当然,在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背后,还站着一个集团,这些人,是受刑者、观刑者、施刑者共同的主人。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