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名言

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非十二子》
2.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晋·陆机《文赋》。片言:极少的言辞。居要:处于关键、紧要的地方。警策:原义是使马惊动而疾奔的鞭子,此处比喻精练扼要、含意深刻能使读者闻之惊警的妙句。这两句大意是:在关键、紧要处蜜插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就会成为一篇文章的警句。人们往往称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中那些最能切合题意、点明主旨以及见解独到、含意深刻的语句为“文眼”、“诗眼”、“词眼”。有了几句甚至一句这样的话,就能使整篇文章生辉,这些话也大多能成为久传不衰的格言、警句,故作者称之为“警策”。这两句可供引用强调在从事文学创作时,要注意在每篇文章中安插一些不同凡响、发人深省的语句,也可引用以称赞那些含有见解精辟、引人惊警的名言佳句的作品。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3.君诗何以解人愁,初日红蕖碧水流。

宋·王安石《示俞秀老》。君:指俞秀老,是与王安石同时代的一位隐士,诗以林泉为主,风格清新疏朗。初日红蕖:《南史·颜延之传》载:鲍照评谢灵运诗为“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蕖,芙蓉的别称。这两句大意是:您的诗何以有令人解愁消忧的魅力呢?因为它像朝目映照下的红荷亭立在清溪碧流之中。这是王安石赞美俞秀老的诗美妙天成,清新可爱,同时也代表了作者晚年对诗歌的美学见解和审美情趣。这种以巧妙的比喻论诗的方法,值得学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示俞秀老》
4.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

宋·苏轼《荀卿论》。异说:不同于一般人的意见。让:谦让。高论:与众不同的言论,这两句大意是:喜欢提出不同于一般人的意见,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言论,心中不存顾虑。可用来评论那种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独到见解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荀卿论》
5.隔靴搔痒说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清·郑板桥《自舒书画心诀》。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抓不住要点。人木三分:比喻分析事理深刻、精辟、透彻。这两句大意是:那些不切实际,言不及义的议论说得再多又有何益,而说理透辟、见解深刻的文章,即使是批评、责骂也使人感觉精当。作者从一反一正两方面进行比照,通过强烈的反差,说明说话写文章要有鞭辟入里的到刊见解,不可发那种不得要领、无关痛痒的空泛议论。当人们不欢迎说不到点子上的赞扬而乐意接受析理透辟的批评时,可援引此条.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自舒书画心诀》
6.人们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英国剧作家 马辛杰
7.迷信者的见解模糊不清,伪君子则是一副假心肠。法国哲学家 狄德罗
8.不谦虚的话只能这样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解。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传》
9.“确定无疑”等于扯足了嗓门发表确定无疑的错误见解。美国作家 安·比尔斯
10.赞许的人称个人意见为见解,忌讳的人则称之为异端邪说。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霍布斯
11.真有特殊见解的三言两语,较之不痛不痒的长篇大论要可贵得多。 王朝闻
12.人们似乎没有懂得,他们对于世界的见解其实也是他们品格的自白。美国作家 爱默生
13.抽象概念作为一种见解倒是不错的,但应用到人们身上,就不那么行得通了。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14.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见解不过是由目击者的气质,情绪和性格所形成的看法。 温·菲利普斯
15.为了迎合风向而改变自己见解的人,我们认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无信念的人。俄国文艺批评家 杜勃罗留波夫
热门名言

1.玩的名言

2.梦想的名言

3.道路的名言

4.忍的名言

5.人多的名言

6.雪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邓小平的经典语录

2.刘长卿的经典语录

3.张九龄的经典语录

4.达尔文的经典语录

5.莎士比亚的经典语录

6.黄庭坚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