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经典语录

21.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搞獒》。矜(jīn今):慎重。细行:小节。累(1èi泪):累及。大德:大节,古指立身的道德。这两句大意是:不注重小节,最终必然累及立身的大德。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括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其中含有这样的哲理:小的失节的积累,必然会引起一个人道德的失落和变质。可用于立身的劝诫。

22.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君陈》。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日:每日,天天。孜孜(zī资):刻苦努力,不懈怠。逸豫:安适,逸乐。这两句大意是:每天勤勤恳恳,不敢安闲逸乐。这两句可供引用形容或描写有些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孜孜不倦,辛勤努力。

2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玩人:指迷恋女色。丧志:消磨掉志气。这两句大意是:迷恋女色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赏喜爱的东西,会捎磨掉志气。沉溺于玩人玩物,则无法保持锐气和德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历史教训,便是最好的说明。~二句言简意骇,形象鲜明,特别是“玩物丧志”已成为成语而常被引用,可作为警戒。

2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为山:堆土为山。九仞(rèn任):形容极高。仞,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亏:缺,欠。篑(kuì愧):竹制的容器,此指一筐土。这两句大意是:堆造九仞之高的高山,因只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这是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不能完成。从劝世来说,是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切莫虎头蛇尾;某些事情接近成功,最后的一步也许是困难最大的。如攀登珠峰,未能作最后一步的坚持,登不上峰顶,就会功败垂成。从哲学角度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积累限度才会引起质变,产生飞跃,如达不到其限度,突变是不可能产生的。

25.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尚书·说命中》惟:惟独。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2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邦:其实也是国的意思,在古代比国的概念要小。

27.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好(hào号)问:多问。裕(yù玉):足,丰富。自用:自以为是。这两句大意是: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商汤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夏师败绩。汤放桀于南巢后,自夏返回大垌,对自己是否因德高而得天命这一点还不自信。于是,大臣仲虺作诗劝慰说,只要为王的能做到“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广听博问,不刚愎自用,就可以“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可见此条本义在于劝勉商汤政治上要不耻下问、兼听天下,原是政治家的格言。但它又可以引而申之,作为治学的鉴戒。全句虽仅八个字,却从一正一反两面立论,句式整齐,说理深刻,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28.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尚书·周官》。这两句大意是:猜疑积蓄得多了就会败坏预先的谋划,怠惰疏忽就会荒废国家的政事。一件事情谋划好了,就要有信心去办,切莫在办的过程中猜疑犹豫,否则就可能无所成就。为政,就要勤勉谨慎,切莫怠慢疏忽,漫不经心,否则就会使之荒废或产生混乱。这两句多用来告诫人们办事要有信心和勇气,从政要勤劳经心。

29.时日曷丧,予及放皆亡。

《尚书·汤誓》。时:通“是”,此。这个。曷(hé合):同“何”,何时。予:诗人自称。汝:你,指夏桀。皆:同“偕”,共同。这两句大意是,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完蛋呢?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相传这是夏代人民诅咒夏桀灭亡的民歌,商汤在文中引来说明夏桀不得民心,自己决计要推翻他的统治。夏桀残忍暴虐,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当时人民不敢直呼其名,所以用太阳来比喻他。从人民情愿跟他一起灭亡,可见对他的切齿痛恨。后世多用来形容人们不堪忍受暴君统治,诅咒他早日灭亡的愤慨心情。

3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与人:对于别人。备:完备,十全十美。检身:检在自己。不及:不够。这两句大意是: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31.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周官》。制:控制。冶:秩序。邦: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在安宁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安宁,以防止发生动乱;在稳定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止发生危机。如若等到动乱发生,危机来临,再采取措施,动乱和危机就不易平息,而且会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痛苦,使国家元气大伤。这两句用于表示治国保国要防乱于未乱,防危于未危。

3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无稽:无从考查。询:征询。庸:用。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这是专门对领导、决策人讲的话。对于领导人来说,应是“无征不信”(见《礼记·中庸》),作到“无稽之言”不听,没有经过研究的计划不使用,这样才能免于失误。以此二句说明要重调查,重实践,谨言慎行。成语“无稽之谈”即从此来。

34.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尚书·君牙》。忧危:对危险忧愁惧怕。蹈:踏,跺。蹈虎尾和下句的涉春冰,都是比喻身临险境的。春冰:春天将化之冰。这几句大意是:心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老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行走一样。这几句在原文中是周穆王向他的大臣君牙叙述:自从做了天子之后,常心怀畏惧,时时若蹈虎尾,若涉春冰,惟恐败坏了祖先基业。句中的两个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可引用表现人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心情,也可引用形容人们身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3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孽:指灾祸。违:避开。逭(huàn宦):逃避。这几句大意是:自然界发生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避了。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的话。后人引这几句常用以说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36.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37.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乌:乌鸦。胥余:里落之壁。这两句大意是: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那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令人生厌。这种爱憎感情是有其心理学根据的。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情人眼里的“人”未必是个美人,但在有情者眼里就像西施一样地美丽。俗话也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个仇人眼中的“仇人”未必是个坏人,但在仇人看来就特别感到憎恶和可恨。《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召问太公“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就用这个比喻回答周武王。成语“爱屋及乌”即从此来,如《孔丛子·连丛子下》“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就用了这一成语。~现多用于说明: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恨那个人也就连带憎恶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这两句《六韬·逸立》作“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

38.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
39.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尚书·胤征》。渠魁:首恶。罔:不。咸:都。惟新:更新。这几句大意是:要打击那些首要的罪犯,被胁追、受引诱而跟人作坏事的人,可以从轻惩处或不予惩处;久染恶习而本无恶心的人,都可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几句与我们现在执行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有娄似之处,反映出文化传统的因袭继承关系。这也说明前人已注意到对触法犯罪者的政策应有区别,要善于分化并给以出路。

40.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41.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