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满洲词人 纳兰性德
更多 纳兰性德经典语句
清·纳兰性德《太常引·自题小照》。这两句大意是:无边的往事像无穷的山色一样,一律都是冷冷清清。词句写冷清清的山色、往事,既反映了作者的身影面容。也刻画了作者的心境,从作者对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的冷漠中见出作者心境的清冷。这种以山色写往事,以往事显面容,以面容见心境的写法是新奇巧妙的。词句可化以写冷清的心境。
《太常引·自题小照》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秋坟:李贺《秋来》诗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之句,此用来比喻妻子已亡故。春丛:春天的花丛。这两句大意是:在妻子的秋坟上吟诗相吊,也难以咏尽心中的绵绵愁情,待来春看花丛中翩翩双飞的蝴蝶,那是我们爱情永不衰竭的象征。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用春天花丛的双蝶象征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对亡妻诚挚的爱。
《蝶恋花》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古往今来,物是人非的浓厚感情有多深?就象深山中傍晚得到了阳光、少雨时节的深秋下了场透雨一样。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那时他二十九岁。
《蝶恋花·出塞》更多 关于闲愁的经典语句
宋·晏殊《浣溪沙》[青杏园林]。闲愁闲闷:指为无关紧要的事引起的愁闷,此指春愁。这两句大意是:忽而雨,忽而晴,春花自行凋落;莫名的愁思,莫名的闷气,白天的时间偏又那么长。这两句写春末夏初的景象及人们的心理感受。暮春季节,忽雨忽晴,春花纷纷飘落,人们为春归匆匆而感伤愁闷。“日长”本是春末夏初的自然气象,加了一个“偏’字,就显出了主观色彩。抒情主人公由于愁闷,很希望把日子快些打发过去,可是白昼偏偏加长了,这种无法排遣的“闲愁闲闷”也随着日长难捱而加深了。“自”“偏”二字,都有不为人们意志所左右的意思,不想花落而“花自落”,但求日短而“日偏长”。这种本无实义的虚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虚字,对增强诗文表情达意的功能很有帮助,学习写作者当仔细体味。
北宋词人 晏殊 《浣溪沙》宋·李弥逊《蝶恋花》[百尺游丝]。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丝,因它在空中飘荡,所以称“游丝”。“百尺”板言其多。当:对着,向着。绣户:指青年女子的住房。春晖:春天的太阳。这几句大意是:百尺游丝在绣房前飘荡,系不住春天的太阳,只能把闲愁系在少女的心上。这几句明写绣房外的游丝,实写绣房内的年轻女子。满园春色,勾起了她对幸福的向往,可是她却只能幽居深闺,独对春光。目睹春归匆匆,岁月流逝,怎能不满怀惆怅?这种闲愁无法解脱,好像有许多绳索,把愁闷紧紧地拴在她心上。作者以春天常见的游丝为题材,托物寓意,构思新颖,联想自然,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借鉴。
宋代官员 李弥逊 《蝶恋花》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这几句大意是:花在飘零,江水在流。同样的相思之苦,分在两个地方忧愁。这几句写一种心心相印的思念之情。词人先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儿飘零、河水东流之景,喻指人间的离别相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接着直抒情怀:自己和丈夫虽然分隔两地,但相思之情是共同的,愁苦之情也是一样的。这里的“一种”和“两处”实为互文。从地域来看,是两处相思,两处闲愁;而从性质来看,则是一种相思,一种闲愁。李清照深知自己和丈夫两心相通,两情相同,所以由自己苦于相思推断丈夫也一定苦于相思,这就使作品所抒发的相思之情显得更加深挚感人。情景的妙合,互文的运用,写作时都可借鉴。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