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名言解释: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白发难道也有种子吗?一个个在醒来的时候都载上了。表示对白发、时间、人生的感慨。

更多 辛弃疾经典语句

1.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2.人是一粟太仓中。

宋·辛弃疾太仓:古时京师储谷的大仓;粟:小米。大仓里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3.男儿到死心如铁。
4.一丘一壑也风流。

见宋·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丘壑:指山水幽深的处所。本句大意是: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道沟壑,都有着无限的韵味。辛弃疾遭到投降派排挤,离开官场闲居江西上饶农村,对那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句以大笔总写山林风光,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鹧鸪天》
5.东风吹雨细于尘。

见宋·辛弃疾《浣溪沙》[花向今朝]。本句大意是:东风吹落的细雨比灰尘还要轻,还这句词抓住了春雨“润物细无声”(见杜甫《春夜喜雨》)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和风轻柔、细雨迷蒙的景色。精细的观察是作者写景的基础,以灰尘的轻细来喻雨,也颇精当。

《浣溪沙》

更多 关于生老病死的经典语句

1.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

清·骆绮兰《对雪》。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再抱怨世上的人容易老了,就是青山也有白头的时候。诗人巧妙地把青山蒙雪之白与人老头白之白相比类,以抒发对自然人生的认识;既然巍巍青山也有变白之时,那么也就不要责怪人的皓首易老了;既然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不必为老而愁、而怨、而叹、而惜,而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两句写得幽默、风趣又合于事理.颇耐人寻味。

清代女诗人 骆绮兰 《对雪》
2.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始困丝一缕,渐至雪千茎。

唐·韦庄《镊白》。朝朝,天天。镊(nie聂):用镊子夹。缕(lu吕):量词。用于线状物。茎:量词,用于长条形的东西,这里的“雪千茎”指千根白发。这几句大意是:白发实在太无情.天天镊去又重生.开始时只是一缕细丝,逐渐发展成自雪千茎。这几句不同于客观地记述老年人“白发苍苍”,而是渗透着作者不愿衰老的主观感情。他从白发初生时就蓄意把它镊掉.日久不辍,可是白发却越镊越多,终于由“丝一缕”发展成“雪千茎”。于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际。发出了“白发太无情”的怨嗟。几句诗既写出了老人的神态。又写出了老人的心情。还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规律,诗的容量较大,耐人寻睐。

唐代词人 韦庄 《镊白》
3.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疾病死丧》。这几句大意是:幸福、长寿、健康、安宁,本来是人人都想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不能避免的。幸福、长寿、健靡、安宁,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愿望毕竟不能代替现实,人不可能永远长寿,也不可能一直健康,死亡和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既要有良好的愿望,又要敢于正视现实,在疾病和死亡到来时,不必惊慌,也不必害怕。这几句可用于说明人对于死亡和疾病应持淡泊的态度;也可以甩“福寿康宁”作为对老人或尊长的美好祝福。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疾病死丧》
4.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林清玄
5.人活到七十五岁,总不得不时时想到死,我们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太阳看起来好象是沉下去了,实在不是沉下去而是不断地辉耀着。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