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

—— 唐代诗人 雍陶 《过南邻花园》

名言解释:

唐·雍陶《过南邻花园》。

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有讨人喜爱之处也有令人怨恨之处;因为它才吹开了春花,又匆匆吹落了春花。

《过南邻花园》原诗为“莫怪频过有酒家,多情长是惜年华。~。”诗作抒发了诗人珍惜春光、珍惜年华的思想。在诗人看来,吹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吹红了桃李,但转瞬间又将百花吹落,有功有过,确是“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以春光短促隐喻人生短暂。可以此二句抒发惜春之情,抒发“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情思。

更多 雍陶经典语句

1.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唐·雍陶《送蜀客》。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怪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因为我自身就是个思乡忆归的人。作者是成都人,宦游他乡。今逢一位同乡回川,勾起他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花得雨新”,极写家乡春色之美,令人怀念。接着说明自己送客送得老远的理由,平平实实,甚至有点笨拙,而这艺术上的笨拙是和感情上的厚重融合在一起的。宋人提倡写诗“宁拙毋巧,宁朴无华”,就是要诗有真情实感,不要单在形式上下工夫。这种诗论,今天看来也不无道理。

《送蜀客》
2.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唐·雍陶《题君山》。烟波不动:指湖面风平浪静。影:指山在湖水中的倒影。碧:指湖色。翠:指山色。这两句大意是:“湖庭湖水波平浪静,君山凝重的山影倒映在湖底,俯视湖中,苍翠的君山宛然在目,倒好像澄碧的湖水不复存在似的。这是写洞庭湖中君山倒影的诗,山之深翠与湖之浅碧两相辉映,则只见翠山不见碧湖了。两句既写了山,又写了水,没有湖水的浅碧澄澈,自然看不到山色的深翠浓重。把湖光山色写得形神两谐,不能不佩服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逼真,把我们看得到却形容不出来的景象,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题君山》
3.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4.百鸟有啼时,子规声不歇,春寒四邻静,独叫三更月。

见雍陶《闻子规》。这几句大意是:百鸟都有一定的鸣叫时候,不像子规那样啼叫起来总是没完没了,春寒料峭的夜里,四邻一片宁静,只有子规在三更天的月光下,悲凄地不停啼叫。首句以“百鸟”与子规对比,是从时间角度突出“声不歇”;次句以“四邻”与子规对照,是从空间角度突出“独叫”。这样,子规“独叫”而又“啼不歇”的特点便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闻子规》

更多 关于风的经典语句

1.疾风知劲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王霸传》
2.轻燕受风斜。

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
3.听了风就是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4.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粱·沈约《宋书·宗悫传》。乘:驾。破:冲破。这是用在大海中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可用来形容怀有宏图大略的人施展抱负。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宋书·宗悫传》
5.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