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得其平则鸣。

——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名言解释: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鸣:发出声音。本句大意是:世间万物只要有不平就会发出声音来。

这是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开篇第一句。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凡~”这一激动人心的命题,这个命题带有极大的概括性,把有才能而受到压抑的人因为要表示自己的不平感情,或著书,或写诗,或呼号,或说话,都包罗于~之内。这句话现在已被浓缩成“不平则鸣”的成语,用来表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此成语知名度、引用率都很高。

更多 韩愈经典语句

1.强学力行。
2.志同而气合。

唐·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气合:意气投合。本句大意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一句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的“道合志同”意思一样,现在多写作“志同道合”,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信仰、志向及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3.自知者为明。

唐·韩愈《复忘赋》。本句大意是: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人。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耆强”,韩愈此句即由此而来。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致盲目自满,固步自封;如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经常警戒,谦虚谨慎。这句话被后世引为“自知之明”;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

《复忘赋》
4.秀外而惠中。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惠:通“慧”。本句大意是:外貌秀美,内心聪敏。这句在原文中是用以形容封建官僚姬妾成群,她们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成天妒宠争妍,有一定的讽刺性。现在可用以从正面形容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的人,一般用于写年轻的女性。

《送李愿归盘谷序》
5.事业无穷年。

更多 关于不平则鸣的经典语句

1.孔子提出:诗可以怨: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孔子、司马迁、钟嵘、韩愈、直到明清,主张的提出、发展、变化的不同理解。司马迁认为是“死人的防腐剂”,钟嵘把诗当作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韩愈的不平则鸣,一直到明清时代,文学成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诗歌的美学,是写心赋物,不应一味写实刻画,而应如筛盛水、网罗风一样既实又虚,诗要富有意境,微茫而不落空诠,活泼空灵,能感知而不能捉搦。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关系是,人的内心思想、感情世界正如长江惊涛般磅礴奔腾不息,诗歌的形式、格律偏偏是限死的框框,所以既要合诗律,又要把感情不欠不余、恰如其分表达出来,要敛诗句合格律,更要凝水成冰,内容精炼。没有人愿意饱尝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够避免;没有人不愿意作出美好的诗篇,即使他缺乏才情,诗人企图不出代价或希望减价而能写出诗,小伙子作诗叹老,大阔佬作诗嗟穷,好端端过着闲适日子的人作诗伤春,悲秋。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