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战国名言警句 历史

东周·战国历史: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1.学无止境。 东周·战国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2.大仁不仁。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3.长幼有序。

战国·荀况《荀子·君子篇》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君子篇》
4.学问不厌。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大略》
5.民齐者强。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6.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汤问》
7.食色,性也。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从意志上压抑和控制食欲和性欲,但这并不说明人本身没有这种需求。我们可以用这两句阐述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还可以用来引申说明社会应该创造条件,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满足人的这种本性要求,还可以用来引申表明人的意志坚强,能够为了更高的道德和理想,抑制和克服这种本性的需求。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上》
8.民不堪命矣。

《国语·周语上》。不堪:忍受不了。命:政令。本句大意是:人民以经忍受不了(你的)暴虐的政令了。这句是周厉王的卿士邵穆公(名虎)向周厉王反映民情时说的话。周厉王暴虐无道,为政苛酷,人民不堪其苦,怨声载道。邵穆公面谏厉王,直言相告:“~。”独夫民贼周厉王闻过则怒,不但不知悔悟,反而召来卫匪监视国人,杀死敢于议论他的人,搞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公元前八四一年起义。把周厉王赶跑到彘(今山西霍县)。“民不堪命”言简意赅,已成为形容政令苛虐,人民无法忍受的千古名句。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周语上》
9.小人甘以艳。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10.思索以通之。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1.酒乱其神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2.学不可以已。

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劝学》
13.国人皆曰可杀。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粱惠王下》
14.志,气之帅也。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15.万事莫贵于义。

战国·墨子《墨子.贵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贵义》
16.通天下一气耳。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知北游》
17.民之大事在农。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
18.远水不救近火。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韩非子·说林上》:“失业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庄子·外物》里说: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条小鱼,小鱼恳求他给它一升半斗的水止渴救命。庄周说:好,等我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小鱼说:照你的说法,只好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说林上》
19.人处疾则贵医。 东周·战国名言

见《韩非子·解老》。处疾:生病。贵,尊重。本句大意是:人有病就尊重医生。人有病,希望医生能给自己治好.所以特别尊重医生。可用来说病人应该尊重医生;也可用来比喻人有了困难.就要尊重前来帮助的人。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解老》
20.恶之者众则危。

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正论》
21.巧诈不如拙诚。

见《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巧妙的欺骗不如笨拙的诚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巧”而不喜欢“拙”,但是,欺骗愈巧妙,恶果愈严重。因此,人们憎恶花言巧语的欺诈,倒喜欢虽然笨嘴拙舌,却心地诚笃的人。这种认识符合常情常理,至今仍可引用。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说林上》
22.华而不实,耻也。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只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在的内容。华,即花;实,即果实。这两句大意是:做事虚夸而不实在,是可耻的。做人办事应该表里一致,实实在在。一切虚飘浮夸、弄虚作假都是可耻的,不足取的。这两句可用于批评华而不实的人和事,也可从反面劝告人要实实在在。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晋语四》
23.居移气,养移体。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这两句天意是:所处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作者认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因而人应不断地奋斗,有所追求,这样才能精力旺盛,自强不息。这两句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而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
24.战胜易,守胜难。

战国·吴起《吴子·图国》。这两句大意是:夺取胜利容易,巩固胜利成果困难。常言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在夺取胜利之前,人都有股闯劲,有股拼劲,有奋斗的目标。在夺取胜利之后,则往往丧失前进的动力,在没有奋斗的目标,甚至思想保守,或沉湎于安逸享受之中.久而久之,安能不败?因此,守胜远比夺取胜利难得多。以此二句说明要重视守业,十分恰切。

战国初期军事家 吴起 《吴子·图国》
25.人皆可以为尧舜。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本句大意是: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是曹交问孟子的话:“~,有诸?”孟子给予肯定的答复:“然。”众所周知,尧舜一向是儒家尊崇的圣人。《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等句,而孟子却肯定“~”.在这方面表现出孟子的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孟子认为: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悌而已,人只要努力.说尧舜的话.作尧舜的所作所为,皆可以成为尧舜。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有坚定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干什幺事都可以成功。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下》
26.悦其名而丧其实。

战国·尹文《尹文子·大道上》。本句大意是:喜好虚名而丧失了真实。《尹文子》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宜王喜欢射箭,又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硬弓,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量。他把自己的弓章绐左右侍臣看,侍臣们一一试拉,拉到一半都装着拉不动了,都说:“大王的弓不下九石的力量,除了大王谁能用这样硬的弓呢!”齐宣王听了很得意。尽管宣王所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量,而他一直到死都认为是九石的硬弓。三石,是事实;九石,不过是虚名。宜王是“~。”这则故事体现了尹文对事物要综名按实的思想。而现实生活当中,确有一些徒爱虚名而本无其实的人,他们自鸣得意,自欺欺人,其实是和齐宣王一样可怜而又可悲,永远被人嗤笑。

战国时代哲学家 尹文 《尹文子·大道上》
27.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九死:泛指死亡多次。本句大意是:即使多改面临死亡也决不后悔。原诗中,诗人用这句誓言表示自己追求光明理想和坚持高尚品德的决心永不动摇。可供引用表明自己坚持某种信仰,至死不悔的决心,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意志坚决,生死不移。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28.蹈白刃而不还踵。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战国·孙膑《孙膑兵法》。蹈:踩,踏。还:同“旋”。踵:脚后跟。还踵,调转脚跟。本句大意是:即使踩到锋利的刀刃也不后退。这句形容士兵在战场上勇敢刚毅,意志坚强,明知征途有危险,但仍然勇往直前,决不退缩,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意近,用法也大致相同。

战国时期军事家 孙膑 《孙膑兵法》
29.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
30.雷填填兮雨冥冥。

战国·屈原《九歌·山鬼》。填填:形容声音巨大。冥冥:昏暗。本句大意是:雷声隆隆震耳啊,雨下得地暗天昏。~写深山雷鸣电闪、风狂雨急的凄厉景象。填填、冥冥这些形容词现在还在使用。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歌·山鬼》
31.以五十步笑百步。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战场上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其实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
32.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33.言之易,行之难。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34.小信诚则大信立。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35.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篇》 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成相篇》
36.天下之治赖纪纲。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37.事师之犹事父也。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38.通于一而万事毕。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天地》
39.仁人无敌于天下。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40.苦之,以验其志。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41.君子反道以修德。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42.公生明,偏生暗。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43.王顾左右而言他。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顾:回头看。他:其它的事情,别的话题。本句大意是: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这一章全文写: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接着说:““如果当官的不能管好他的下级,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君不能把国家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意思是说齐宣王先前不知孟子问话的用意,一步步上了孟子的圈套。在孟子逐渐把问题引到他自身的时候,他羞赧、尴尬,无法正面回答,只好环顾左右,改变话题,以掩怖自己羞愧、困窘之态。现在可引用“顾左右而言他”描写有的人为了摆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只好避开原有话题,拉扯别的事情。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对别人的问题绕弯抹角,不作正面回答。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粱惠王下》
44.良医之门多病人。

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法行》
45.兼相爱,交相利。

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兼爱中》
4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路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47.婚姻,祸福之阶也。

《国语·周语中》。阶:阶梯。本句大意是:婚姻,是通向灾祸或幸福的阶梯。婚姻一向对人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历来被认为是人的终身大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结婚之后,夫妻共同生活,朝夕相处,不但经济上合为一体,精神生活也须协调一致。如果感情契合,志趣相同,互敬互让,夫良妻贤,和睦共处,那么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莫大幸福。如果感情不合,互不相谅,争吵不断,那么对于男女双方都是一种痛苦;更甚者打闹不止,或者各有外遇,将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可料想的灾祸。婚姻,可以使人幸福,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和灾难。所以,对于婚姻大事,不可不慎而又慎。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婚姻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也可用以说明要慎重对待婚姻大事。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周语中》
48.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不苟》
49.不明察,不能烛私。 东周·战国名言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烛私:洞察隐私。这两句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孤愤》
50.不劲直,不能矫奸。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劲直:刚劲正直。矫奸:纠正奸行。这两句大意是: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此二句是说:纠正好佞行为,打击邪恶势力,并非像请客吃饭拿样容易,做这样的工作,必须有勇气,有决心,有刚劲正直的节操,不贪财,不受贿,依法行事,否则很难做到矫奸止邪。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孤愤》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