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经典语录

郑板桥简介: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经典语录

1.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赠袁枚》比喻友谊真挚可以祸福与共。

《赠袁枚》
2.学者当自树其帜。

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3.隔靴搔痒说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清·郑板桥《自舒书画心诀》。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抓不住要点。人木三分:比喻分析事理深刻、精辟、透彻。这两句大意是:那些不切实际,言不及义的议论说得再多又有何益,而说理透辟、见解深刻的文章,即使是批评、责骂也使人感觉精当。作者从一反一正两方面进行比照,通过强烈的反差,说明说话写文章要有鞭辟入里的到刊见解,不可发那种不得要领、无关痛痒的空泛议论。当人们不欢迎说不到点子上的赞扬而乐意接受析理透辟的批评时,可援引此条.

《自舒书画心诀》
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清·郑板桥《淮县署中寄舍弟》。本句大意是:假如读书把过目成诵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最无济于事。此条通过对过目成诵现象的否定,希望人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全句行文随便,给人真挚感,既寓意深刻,又完全口语化,使人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

《淮县署中寄舍弟》
5.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6.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郑板桥集》
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衙门的斋房。些小:微小。吾曹:我辈。这几句大意是:我躺在衙斋内听到萧萧的竹声,疑心那是民间痛苦的呻吟,作为一个小小的下层地方官,老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细小事情,也都引起了我们的关心。郑燮即郑板桥,是清代画竹名手。他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为官。在送给一位巡抚的画中,他题了如上四句诗。诗中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抒发了他关心民间疾苦,以至于无微不至的心情。一位封建地方官吏有此心肠,实为可贵。画竹题诗,命意甚高.四句小诗脍炙人口,久为传诵。可用以表现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