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经典语录

元好问简介: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经典语录

1.书生风味是清贫。

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元好问的这句诗,写出了古往今来书生的生活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远自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近至目前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均可以“清贫”二字概括。可贵的是书生能以清贫自守,不为利驱,不为物役,不求荣华,不慕富贵。创造典型的书生形象时,请不要忘记元好问所说的“书生风味”。

《李进之迂轩》
2.谁谓神州竟陆沉。

金·元好问《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家》神州:中国的别称。陆沉:原指大地下陷而沉没,比喻亡国。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家》
3.富贵浮云世态新。
4.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

金·元好问《山居杂诗》。这两句大意是:疏淡的炊烟隐没了宿鸟的踪迹,落日的晚照伴送着耕牛缓缓回村。诗人写宿鸟归巢,以“沉”字形容其渐渐隐没在烟雾里;写耕牛回村,以“送”字形容落日与耕牛相伴“归”去的情景。用语新颖,设想奇特。可用来描写乡村傍晚景色。

《山居杂诗》
5.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见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纵横”句: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称颂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的诗赋到晚年“凌云健笔意纵横”,意谓气势昂扬,意境开阔。俯仰随人:即随人俯扬,人家低头就低头,人家抬头就抬头,亦步亦趋,步人后尘,这两句大意是:写诗应该自抒性情,纵横挥洒,如随人俯仰,陈陈相因,也太可怜了.

《论诗三十首》
7.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

金·元好问《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俞甫索水墨以诗寄之》。这两句大意是:炊烟袅袅在云梢飘拂,留下一缕淡白;白云从山腰中蒸腾而出,把高山映衬得愈显深青。这是用文字画的水墨画。炊烟、浮云都是白色,但浓、淡有别,故炊烟飘拂云梢并不浑然难辨,而是留下一缕淡白;白云、青山颜色分明,对比映衬之下则云愈洁白,山愈深青。作者以画理入诗,故诗中有画。元好问称许作者“字画得其如翁(指宋代画家米芾)笔意。”两句可用来写云烟山水之景,作题画诗更可师法。

《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
8.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金·元好问《杏花杂诗》。宫妆:官女的妆束。这两句大意是:一枝红杏横斜墙外,宛若一位艳妆的宫女,粉脸半露,在晴朗的清晨斜依墙头。用艳妆粉面的宫女含羞半露于墙头,比拟雨后出墙的红杏,楚楚动人。写红杏出墙状,可作参考。

《杏花杂诗》
9.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这两句大意是: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吐露,让那些轻浮的桃李去争风闹春吧!明媚的春天,桃李竞开,争奇斗艳。诗人看到含苞未放的海棠,不由地感叹起来。海棠为什么姗姗来迟呢?是珍惜自己的年华,不肯过早地开放?是爱惜自己的清香,不肯轻易吐出?是爱护自己的名声,不肯与桃李争春斗美?这些原因都可能有,因此诗人才说:要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吐出。很显然,诗人笔下的海棠富有矜持、自重、谦让、淡泊等品格。可以此二句形容海棠,或形容自尊自爱的女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10.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金·元好问《歧阳》。这两句大意是:野生的蔓草多情地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西下的夕阳为什么还把红彤彤的余光照射着这座荒凉的空城?这首诗写于金哀宗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蒙古军攻破金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以后,“歧阳”即凤翔,诗中的“空城”即凤翔城。当时蒙古进攻金朝已有十年,战乱频仍,河山失色。凤翔城破之后,尸横遍野,流民东徙,城中一片荒芜。“野蔓紫战骨”、“残阳照空城”客观地写出了凤翔失陷以后的惨象;而“有情”、“何意”两词,却涤深地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本来,野蔓、残阳都是无情之物,野蔓牵攀、残阳夕照也都是自然现象。作者在这里以对比之笔,反问之词,称赞野蔓有情,谴责残阳无意,这种褒贬,本属无理,却鲜明地反映了作者极为沉痛的感情,读后也感到自然真切。这种无理有情的笔法,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加强表情达意的功能,写作时可资借鉴。

《歧阳》
1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金·元好问《迈陂塘》。情:指爱情。直教:竟使。相许:互相许托。这两句大意是:请问世界上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使人以生死互相许托。这两句自问自答,赞叹爱情的魅力。古往今来,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迁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可以出生入死。远在汉代,焦仲卿、刘兰芝夫妇为了爱情双双自尽;《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爱情抑郁而死,又为爱情死而复生。元好问的诗句以设问的方式,肯定了过种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

《迈陂塘》
12.诗象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西昆:原指宋初流行的一种诗风,此指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郑笺:《诗经》虽有毛公作传,仍难读难懂。后来到了汉末,郑玄又为之作了笺注,人们阅读起来才比较容易理解。这两句大意是:诗人们都喜爱李商隐的诗写得华美,只是遗憾没有人像郑玄给《诗经》作笺那样给他的诗作注解。原诗前二句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毕年。”北宋初年,杨亿、钱惟演等人作诗,极力模仿李商隐,讲究词藻,堆砌典故,注重对仗,当时称这种诗风为“西昆体”。因“西昆派”诗人推崇李商隐,后人遂称李为西昆之祖。李商隐的诗虽情思绵邈,语言华美,但内容往往隐晦艰深,朦胧难明,因而元好问感叹地说:“~”。这两句可供评价李商隐诗时引用。也可只引用后一句,说明或形容有些文学作品含意隐晦,难于理解。

《论诗三十首》
13.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池塘春草:南朝·齐著名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谢家春:因“池塘生春草”是谢氏笔下所描绘的春景,故称“谢家春”。这两句大意是:谢灵运描写新春景色的“池塘生春草”五个字,即使千年万载之后仍然会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谢灵运的这两句诗,从眼前常见的事物中捕捉到春天的信息,直书所见,情趣天成,寓神奇于自然,因而历代广为称道。宋人叶梦得说:“‘池塘生存草,园柳变鸣禽’……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元好问特别欣赏前一句,不仅称之为“谢家春”,而且不无夸张地断言“万古千秋五字新”,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可供评价谢灵运诗时引用,也可扩大含意,用于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论诗三十首》
14.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其十一。眼处:指作家眼睛所触及到的景物。暗中摸索:指不接触实际生活,凭空虚拟。这两句大意是:作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欣赏景物,激发出内心的诗情,自然能写出入神的诗句;倘若不击接触生活,一味暗中摸索,闭门觅句,那样写出来的诗总没有真情实感,缺乏感人的魅力。这两句说明诗歌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作家头脑里虚构出来的,闭门造车,剽窃模拟断然写不出好诗来。当时的江西诗派标榜学习杜甫,却不学习杜甫的深人生活,只是学习杜甫诗歌中的个别字句,恰恰是舍本求末,得其皮毛而遗其精髓。~两句针对时弊说明了文学理论上一个重要原则,对诗歌和一切文学创作都有指导意义。

《论诗绝句》
15.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其二十九。传语:捎句话。陈正字:即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任秘书省正字,因而称他为陈正字。传说他作诗时常常拥被而卧,苦思苦想,“呻吟如病者,或累日方起”(见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引)。这两句大意是:给那位闭门觅句的陈正字捎句话:可怜他白费精神而对作诗毫无补益。陈师道的诗,主要在形式、技巧上下工夫,特别因为他脱离现实,喜欢“闭门觅句”,以致诗作往往“气象浅露,绝少含蓄”(吴子良评语),“有斧凿之功,无熔炼之妙”(胡应麟评语),甚至被认为“面目可憎”,“神韵都绝”(胡应麟),“点金成铁”(王世贞),“味如嚼蜡”(李调元)。陈师道作诗时呻吟床塌,“累日方起”,真是费尽精神,够辛苦了,而效果却适得其反,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躲在家中“闭门觅句”,不知道到现实生活中去汲取题材,所以元好问感叹他“可怜无补费精神”。这两句告诉我们,要写出好作品必须深入生活;现在也常常只引用后一句来讽刺有些人尽管费尽心机,却毫无收益。

《论诗绝句》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