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经典语录

王安石简介: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经典语录

1.教化可以美风俗。

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本句大意是:道德教化可以使风俗更为淳厚朴实。教化的目的,是使人知书达礼,净化道德,使人有上进心,同情心。人人都接受了教化,则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风尚岂不更为淳朴?良好的社会风俗,又鼓励人们去学习、去追求更高尚的品德、情操。可以此说明教化与风俗的关系。

《明州慈溪县学记》
2.善之端而止之也。

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

《礼乐论》
3.丹青难写是精神。

宋·王安石《读史》。丹青:原是两种颜色,后来用指绘画。精神:指事物的精神实质。本句大意是;绘画所难表现的是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王安石在《读史》诗中批判一些俗懦把历史上的糟粕当精华来传播,并以~来比喻“糟粕所传非粹美”,认为史籍的记载有时也并不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现在引用~时多抛开其原有的比喻义,直接理解为用颜料描绘各种对象,要想作到外部形体非常相似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传达出人、景、物的精神气韵,作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行。这句可供论述绘画“神似”的困难时引用。

《读史》
4.野草自花还自落。

见宋·王安石《午枕》。本句大意是:路边的野草任自开花又任自花落,听凭大自然的安排。这是作者午睡时在枕上梦见的景象,~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表现。诗人由梦中所见而引起哲理的思考,从自然界联系到社会人生,借以排遣眼前的兴废之感。现仍可引以表现野草的生长状况,表达荣枯更替的自然规律。

《午枕》
5.人生乐在相知心。
6.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见宋·王安石《临川文集》。废:否定。本句大意是:不要用他不好的行为来否定他好的行为。这句明确指出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人的言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以好而废其不好,也不能以不好废其好。只有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可借以批评那些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的作法。

《临川文集》
7.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宋·王安石《石门亭记》。相:互相。好恶(hàowǜ浩务):喜爱和憎恨。本句大意是:人物的相互喜爱或憎恶,必然是同类的人相一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高尚的人们会结为朋友,而臭味相投的人也会结成团伙.这句话与欧阳修说的“太凡善恶之人,各以类聚”意思相同。

《石门亭记》
8.在上不骄,在下不谄。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在上:登上了高位。骄:骄横,骄纵。在下:位居下层。谄(chan产):谄娟,奉承讨好。这两句大意是,居于上位不骄傲专横,居于下位不阿谀奉承。官居高位,容易颐指气使,骄气凌人;在下位者为了向上爬,往往对上司阿谀奉承,巴结讨好。这种现象不仅封建社会有.现实生活里也可以不同程度地见到。在反对不正之风时可以化用。

《上龚舍人书》
9.高风所泊,薄俗以敦。

宋·王安石《贺留守侍巾启》。泊(ji寄):及.到。薄俗:浮薄的风俗。敦,敦厚朴宴,这两句大意是;高风亮节所能到达的地方,那薄风劣俗就会变得敦厚朴实。唐朝韩愈认为“懿德茂行,可以励俗”(见《祭薛中丞文》】.与王安石的见解完全相同。王安石认为.邪不压正,高风亮节所到之处,轻靡浮薄的风尚自然为之所替代。当然.这个替代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只要多宜传“懿德茂行”.多提倡高风亮节,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卑风劣俗终将为敦厚朴实的风尚所替代。

《贺留守侍巾启》
10.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

宋·王安石《答陈尼书》。累:带累。本句大意是:不因死生祸福诸事带累自己的思想。谁无死生,谁无祸福?死生祸福,这是人生必然碰到的客观存在。生和福固然好,死和祸固然不好,但是经常为长生不老.为避祸求福去进行无谓的思索,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又有什么用处?不如超脱这些无谓的思考,让生活过得轻松一些,充实一些,有意义一些。王安石云;“~,此其近圣人也。自非明智不能及此。”我们应该追求这种明智的精神境界。本句可用于倡导人们超脱死生祸福的无谓牵累,置死生祸福于度外,轻装投身于现实事业的追求中。

《答陈尼书》
11.溢美之言,置疑于人。

见宋·王安石《与孙子高书》。溢美:超过实际的赞美。置疑:使人怀疑。这两句大意是:超过实际的赞美的语言,使人怀疑他的动机。~二句指出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越是吹捧你.越是超越实际施赞美你,他的动机就越值得怀疑。或者是希望讨好你,或者是希望取信于你,必须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战国策·齐策》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邹忌并没有城北徐公长得美观,可是他问他的妻、妾和客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比徐公美。邹忌暮寝而思之,才明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所以,对当面奉承人的人就应提高警惕,想一想他的目的。

《与孙子高书》
12.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见宋·王安石《仁智》。临:即将。行:行事。择: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即将行事时要认真思考,即将说话时要慎重选择。经过思考再行事,就会去掉盲目性,减少失误;经过选择再说话,就会去掉随意和轻率,避免失言。~应成为人们谨言慎行的座右铭。

《仁智》
13.询事考言,循名责实。

见宋·王安石《乞退表》。询:问。考:考核,查究。循:按照。责:求。这两句大意是:询问他所作事务,考查他所说言论,按照他所任职位的名称来求他的实际政绩。这是说古代君主应考核臣子的工作是否与其所任官职名实相副。此名言赋予新意,今天仍可以使用。

《乞退表》
14.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见宋·王安石《风俗》。制:纠正。弊:弊病。这两句大意是:如果风俗的弊病是过于奢侈,则应用节俭的风尚去加以纠正。苏轼认为:“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见《上神宗皇帝书》),对于那种追求时髦.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风俗,必须加以纠正。否则国家的安危就成了大问题。王安石认为纠正的方法是推崇节俭,恢复淳朴的古风。可以此二句说明以淳厚朴实的风俗纠正浮靡奢侈的风尚的可行性。

《风俗》
15.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见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这两句大意是:衣着不求华丽,饮食不厌蔬菜。这本是王安石在墓表中赞美长安县太君的话。这种俭朴的生活,在当今这个提倡艰苦奋斗的时代仍是可取的,赞美质朴无华的生活方式时可以借用。

《长安县太君墓表》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