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名言

16.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唐·韦应物《子规啼》。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凄切。孀妇:寡妇。展转:亦作“辗转”,指翻来覆去不能成眠。明:指天明。这几句大意是:高林里滴下露殊,夏夜是那么清凉。南山上的杜鹃,发出了一声凄切的啼唱。邻家的寡妇抱着孩子哭泣,我独自展转难眠,不知何时能熬到天亮!这几句极写杜鹃鸣声的凄切。首句写环境氛围,虽是夏夜,但从滴露的高林中却渗出寒意;孀妇的抱儿抽泣,诗人的展转不眠都渲染了杜鹃啼声的悲凄。这种烘托渲染的手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子规啼》
17.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宋·杨万里《杜鹃花》。泣露啼红:滴着露水好像啼哭的红杜鹃。作么生:怎么生成。值:逢着。征人:行役之人。这几句大意是:滴着露水流着红泪的杜鹃花是怎么生成?它盛开时恰逢杜鹃鸟啼血悲鸣,但杜鹃鸟的口中该有几多鲜血?恐怕还是无数征人的泪水把它染成。杜鹃花鲜红如血,三月盛开。此时,正是杜鹃鸟啼叫的时候。根据古老的传说,冤禽杜鹃又是蜀王杜宇化成,因此诗人们往往产生奇妙的联想,认为杜鹃花之红是杜鹃鸟啼血所致。而杨万里的诗则一反成说,认为杜鹃花恐非杜鹃鸟啼血染红,而是行役之人的血泪染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借咏物表达了对征人苦难的深切同情。两个设问,发人深思。这种以设问强调词义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杜鹃花》
18.我说人生啊,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敬明 《最小说》
19.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中国当代诗人 汪国真 《山高路远》
20.讲到喜悦之情如何产生,就连生物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赖于无知,使他得以不断发现新大陆。书本上的知识他可能已经从A读到Z,但他还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印证一下每一个色彩绚烂的事实,不然他就仍然感到自己的知识只是半吊子。他要亲眼看一下雌杜鹃——罕见的景象!——如何在地面上生蛋,然后再把蛋衔到巢中,哺育出一杀婴犯。 罗林德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