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子规啼》。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凄切。孀妇:寡妇。展转:亦作“辗转”,指翻来覆去不能成眠。明:指天明。这几句大意是:高林里滴下露殊,夏夜是那么清凉。南山上的杜鹃,发出了一声凄切的啼唱。邻家的寡妇抱着孩子哭泣,我独自展转难眠,不知何时能熬到天亮!这几句极写杜鹃鸣声的凄切。首句写环境氛围,虽是夏夜,但从滴露的高林中却渗出寒意;孀妇的抱儿抽泣,诗人的展转不眠都渲染了杜鹃啼声的悲凄。这种烘托渲染的手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子规啼》宋·杨万里《杜鹃花》。泣露啼红:滴着露水好像啼哭的红杜鹃。作么生:怎么生成。值:逢着。征人:行役之人。这几句大意是:滴着露水流着红泪的杜鹃花是怎么生成?它盛开时恰逢杜鹃鸟啼血悲鸣,但杜鹃鸟的口中该有几多鲜血?恐怕还是无数征人的泪水把它染成。杜鹃花鲜红如血,三月盛开。此时,正是杜鹃鸟啼叫的时候。根据古老的传说,冤禽杜鹃又是蜀王杜宇化成,因此诗人们往往产生奇妙的联想,认为杜鹃花之红是杜鹃鸟啼血所致。而杨万里的诗则一反成说,认为杜鹃花恐非杜鹃鸟啼血染红,而是行役之人的血泪染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借咏物表达了对征人苦难的深切同情。两个设问,发人深思。这种以设问强调词义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