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名言

31.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地秋。

唐·李子卿《听秋声歌》。这两句大意是:时光不等我啊岁月不停留,树叶被吹落啊又是一个秋。此名句感叹时光易逝,表现出一种惆帐、落莫和忧患的意识。诗人于寒秋中独立,寂寂然,茕茕然,蓦然触发愁思:欲建功立业,但时不我待,岁月无情,悄然已去;然而平平淡淡了此一生又于心不甘,心中充满了不安与躁动。一片黄叶飘过,落地有声,秋风萧瑟,满身凉意,转眼一年又过,叫人好不惆怅。许句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氛围,一种诗情,使人通过诗的咀嚼,获得一种空寂然而细腻的美感。

唐代诗人 李子卿 《听秋声歌》
32.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庐山以壮怀瞻望天地,只见长江茫茫东流,一去不复返回。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遇赦后由江夏来庐山时所作。诗人站在庐山顶峰俯视下界,大江茫茫尽收眼底。这两句实写远眺之景,画面壮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江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语雄浑,气度恢宏。可用于表现登高望远,展示雄阔胸襟。

唐代诗人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3.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这两句大意是:(颖师的琴声)像蓝天上白云飘浮,又像柳絮离开了柳枝,随着春风在辽阔的天空轻轻飞扬。~是运用“通感”手法写声音的一个好例子。琴声本是诉诸于听觉的,而韩愈从颖师的琴声中仿佛看到白云在飘浮,柳絮在飞扬,把听觉和视觉沟通起来,用视觉获得的形象美,形容听觉所体会的音乐美,把无形的音乐描绘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见。此诗被后人誉为足以“惊天”的摹声至文。讲通感手法可引此例。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听颖师弹琴》
34.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渼陂行》。渼陂(měibēi美杯):在今陕西鄠县西,陂水澄湛。黯(àn暗)惨:昏暗。这两句大意是:天地间突然乌云翻滚,水面上掀起滚滚的波涛,像是堆积着万里琉璃。诗句写突然而来的风云变化,用“琉璃”比喻深绿的水色,很生动形象。可用来描写风云突起后掀起的万顷波涛。

唐代诗人 杜甫 《渼陂行》
35.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如山:形容观者人山人海。色沮(jǔ举)丧:惊讶失色。低昂:起伏。这两句大意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名震四方)围观的人多得像山一样。高超的舞技使大家惊心动魄面容失色,在眼花缭乱中仿佛天地也在久久地起伏低昂。这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公孙大娘剑器舞的出神入化。作者没有从正面进行描绘,而是通过观者之多以及他们的反映——面容失色,眼花缭乱来突出其舞姿的急速刚劲,精妙绝伦。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学习,赞扬美妙的舞姿时也可化用。

唐代诗人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6.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蛰(zhé哲):动物冬眠。草木柔:草木受春雨滋润呈现出柔嫩的绿色。这两句大意是:一声春雷,惊醒了蛰睡的龙蛇;一场透雨,润绿了遍野的草木。诗句写出春雷、春雨给天地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写作上有借鉴作用。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清明》
37.后会不须期故国,中原天地本来宽。

清·陈恭伊《留别诸同人》。后会:以后再见面。故国:故地,指今广东省。中原:指中国。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后在故地重逢,我们中国的天地本来就广阔得很啊!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对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和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广阔胸怀。今日与诸同志作别时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满怀,能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伊 《留别诸同人》
3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明末清初·顾炎武《海上》。干戈老:武器用旧了。四海苍生:全国百姓。这两句大意是:(清兵入关后,长期屠戮中原人民,)十年来兵器都用旧了,人民在无穷的灾难中痛苦不堪。明末清初兵入关后,大肆屠杀中原黎民,制造了扬州十日等惨案,以致武器都用旧了,而屠戮尚未停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此二句揭露清兵的残忍,反映劳动人民对战乱的厌恶情绪。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海上》
39.室有芝兰气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宽。 《格言集锦》 《格言集锦》
40.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代诗人 罗隐
41.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42.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43.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宋末元初 黄庚
4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赠曾志》
热门名言

1.爱国的名言

2.善良的名言

3.鼓励的名言

4.良心的名言

5.人才的名言

6.社会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孟子的经典语录

2.王昌龄的经典语录

3.林则徐的经典语录

4.牛顿的经典语录

5.李煜的经典语录

6.孙中山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