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名言

31.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兮天地秋。

唐·李子卿《听秋声歌》。这两句大意是:时光不等我啊岁月不停留,树叶被吹落啊又是一个秋。此名句感叹时光易逝,表现出一种惆帐、落莫和忧患的意识。诗人于寒秋中独立,寂寂然,茕茕然,蓦然触发愁思:欲建功立业,但时不我待,岁月无情,悄然已去;然而平平淡淡了此一生又于心不甘,心中充满了不安与躁动。一片黄叶飘过,落地有声,秋风萧瑟,满身凉意,转眼一年又过,叫人好不惆怅。许句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氛围,一种诗情,使人通过诗的咀嚼,获得一种空寂然而细腻的美感。

唐代诗人 李子卿 《听秋声歌》
32.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庐山以壮怀瞻望天地,只见长江茫茫东流,一去不复返回。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遇赦后由江夏来庐山时所作。诗人站在庐山顶峰俯视下界,大江茫茫尽收眼底。这两句实写远眺之景,画面壮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江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语雄浑,气度恢宏。可用于表现登高望远,展示雄阔胸襟。

唐代诗人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3.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这两句大意是:(颖师的琴声)像蓝天上白云飘浮,又像柳絮离开了柳枝,随着春风在辽阔的天空轻轻飞扬。~是运用“通感”手法写声音的一个好例子。琴声本是诉诸于听觉的,而韩愈从颖师的琴声中仿佛看到白云在飘浮,柳絮在飞扬,把听觉和视觉沟通起来,用视觉获得的形象美,形容听觉所体会的音乐美,把无形的音乐描绘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见。此诗被后人誉为足以“惊天”的摹声至文。讲通感手法可引此例。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听颖师弹琴》
34.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渼陂行》。渼陂(měibēi美杯):在今陕西鄠县西,陂水澄湛。黯(àn暗)惨:昏暗。这两句大意是:天地间突然乌云翻滚,水面上掀起滚滚的波涛,像是堆积着万里琉璃。诗句写突然而来的风云变化,用“琉璃”比喻深绿的水色,很生动形象。可用来描写风云突起后掀起的万顷波涛。

唐代诗人 杜甫 《渼陂行》
35.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如山:形容观者人山人海。色沮(jǔ举)丧:惊讶失色。低昂:起伏。这两句大意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名震四方)围观的人多得像山一样。高超的舞技使大家惊心动魄面容失色,在眼花缭乱中仿佛天地也在久久地起伏低昂。这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公孙大娘剑器舞的出神入化。作者没有从正面进行描绘,而是通过观者之多以及他们的反映——面容失色,眼花缭乱来突出其舞姿的急速刚劲,精妙绝伦。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学习,赞扬美妙的舞姿时也可化用。

唐代诗人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6.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黄庭坚《清明》,蛰(zhé哲):动物冬眠。草木柔:草木受春雨滋润呈现出柔嫩的绿色。这两句大意是:一声春雷,惊醒了蛰睡的龙蛇;一场透雨,润绿了遍野的草木。诗句写出春雷、春雨给天地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写作上有借鉴作用。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清明》
37.后会不须期故国,中原天地本来宽。

清·陈恭伊《留别诸同人》。后会:以后再见面。故国:故地,指今广东省。中原:指中国。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后在故地重逢,我们中国的天地本来就广阔得很啊!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对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和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广阔胸怀。今日与诸同志作别时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满怀,能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伊 《留别诸同人》
3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明末清初·顾炎武《海上》。干戈老:武器用旧了。四海苍生:全国百姓。这两句大意是:(清兵入关后,长期屠戮中原人民,)十年来兵器都用旧了,人民在无穷的灾难中痛苦不堪。明末清初兵入关后,大肆屠杀中原黎民,制造了扬州十日等惨案,以致武器都用旧了,而屠戮尚未停止,给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此二句揭露清兵的残忍,反映劳动人民对战乱的厌恶情绪。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海上》
39.室有芝兰气味清,胸有城府天地宽。 《格言集锦》 《格言集锦》
40.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代诗人 罗隐
41.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42.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43.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宋末元初 黄庚
4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赠曾志》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